大众退后,妙超窠臼。
不用安排,何须饤饾。
动弦别曲孰知音,舒肠沥胆渠开口。
丛林切莫乱商量,三世诸佛不知有。
【释义】
大众退后,妙超窠臼。
不用安排,何须饤饾。
动弦别曲孰知音,舒肠沥胆渠开口。
丛林切莫乱商量,三世诸佛不知有。
【译文】
大众退后,妙超窠臼。
不用安排,何须饤饾。
动弦别曲孰知音,舒肠沥胆渠开口。
丛林切莫乱商量,三世诸佛不知有。
【赏析】
《大乘起信论》云:“一切众生悉有如来智慧德相,但未与定力相应,不能证悟。” 所谓“定力”就是禅定,也就是静坐。在禅修中,要排除杂念,达到心如止水的境界。这需要长期的实践和修炼。诗中说“大众退后,妙超窠臼”,就是说禅修者要远离尘世的纷扰,才能进入真正的禅修境界。诗中的“不用安排,何须饤饾”是说禅修不需要刻意去准备,不需要去装饰自己,而是要像自然一样,顺其自然。这里的“饤饾”是古汉语词汇,意思是摆弄得整齐,用来形容修饰打扮。在这里用来比喻禅宗的禅修,就是要去除一切修饰,回归本真。而“动弦别曲孰知音,舒肠沥胆渠开口”则是指禅修者在修行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是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真正地理解和领悟到佛法的真谛。这里的“弦”和“别曲”都是古汉语词汇,意思是不同的音乐,用来比喻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舒肠沥胆渠开口”则是形容禅宗的禅修是一种痛苦的修行过程,需要忍受内心的痛苦和煎熬。诗中的最后两句“丛林切莫乱商量,三世诸佛不知有”是对禅宗的一种总结。禅宗强调的是个人的修行和实践,而不是集体的活动。因此,在禅修的过程中,不要和别人一起讨论和商量,也不要去追求那些世俗的信仰和崇拜。因为禅宗的修行是一种个人的体验和领悟,是无法用言语来解释和传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