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者便是,非像非镜。
谁主谁宾,何偏何正。
缝罅莫我欺无孔之槌,锱铢莫我定无星之秤。
聊将柱杖搅沧溟,令彼鱼龙知水为命。

【注释】

偈颂:佛教禅宗中一种说理的诗体。

只者:就是。

是、非:判断、区别。

像、镜:指事物的表象或虚幻的形象。

谁主,谁宾:谁是主体,谁是客体。

何偏,何正:为什么偏向于一方,为什么公正。

缝罅(xià):裂缝。

莫我欺无孔之槌(chuí),莫我定无星之秤(chèn):没有孔的槌和无星的秤都不能欺骗我,比喻没有主观臆断。

聊:暂且,姑且。

沧溟:大海。

彼鱼龙:比喻那些无知的凡夫俗子。

【赏析】

此为《偈颂二百零五首》之一百六十二首,从这首诗可以看出,作者对禅宗思想有很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第一句“只者便是”,即指出一切事物都是空幻不实的。这就像镜子一样,不能反映真实,只能映出人的影像。“非像非镜”是对前面两句的解释,进一步说明一切事物都是虚无的,既不是真实的,也不是假象。

第二句“谁主谁宾”,这是对禅宗思想的进一步阐释。禅宗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实体存在。因此,谁也不能成为主体,谁也不能成为客体,一切都是平等的。

第三四句“何偏何正”,这是在强调禅宗中的“不立文字”的思想。禅宗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空幻的,因此没有必要去区分什么偏正之分。禅宗的修行方法就是通过直接体验来领悟佛法的真实含义,而不是去寻求外在的证明。

最后两句“缝罅莫我欺无孔之槌,锱铢莫我定无星之秤”。这是在强调禅宗的绝对自由。禅宗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实体存在。因此,没有可以依赖的工具和方法。禅宗的修行者就像一只无孔的槌和无星的秤,无法被任何外部因素所欺骗或限制。

这首诗体现了禅宗的哲学思想和修行方法,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禅宗的深刻理解和领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