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之响,水监之像。
白云之心,太虚之量。
应机也乍卷乍舒,据令也全收全放。
三千世界你夤缘,百亿分身君伎俩。
风行空,船驾浪,施受通同无住相。
一言相送知不知,千僧在你钵盂上。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第一句:“山谷之响,水监之像。” 这里的山谷之响,指的是山谷中的声音,而水监之像则是对水监的比喻或象征,可能是指某种形象或形象化的事物。
第二句:“白云之心,太虚之量。”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就像白云那样,拥有宽广的心灵和无限的容量。
第三句:“应机也乍卷乍舒,据令也全收全放。” 这里“应机”和“据令”都是佛教用语,表示根据情况作出反应。这句诗描述的是应对时机的变化(乍卷乍舒)和完全自由地接受命令(全收全放)。
第四句:“三千世界你夤缘,百亿分身君伎俩。”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能够与整个三千世界建立联系,拥有百亿个分身。
第五句:“风行空,船驾浪,施受通同无住相。” 这句话描述了风、云、船等自然现象,它们在虚空中运行,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位置,体现了一种无住相的境界。
第六句:“一言相送知不知,千僧在你钵盂上。”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无论你说什么,我都不会忘记你,因为你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接下来是译文:
山谷中传来的声音,如同水监的形象。
拥有宽广心灵的白云,拥有无限容量的太虚。
应对时机变化时,可以时而卷起时而舒展;完全接受命令时,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自己的力量。
你能够与整个三千世界建立联系,拥有百亿个分身。
风在虚空中运行,船在波浪中前行,施与受之间没有固定的界限。
无论你如何表达,我都不会忘记你,因为你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下面是关键词注释和赏析:
- 山谷之响:山谷中的声音,可能象征着自然的声音或者内心的回响。
- 水监之像:水监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一个有智慧、有洞察力的存在,也可能是某个具有指导作用的人物。
- 白云之心:指心如白云般清澈透明,没有烦恼和束缚。
- 太虚之量:指心胸宽广,能够容纳万象。
- 应机也乍卷乍舒:根据情况灵活应对,既有收缩也有扩张的一面。
- 据令也全收全放:完全按照命令行事,不受任何限制。
- 三千世界:指整个世界,包括一切存在的事物。
- 亿分身君伎俩:拥有无数分身,技艺高超。
- 风行空,船驾浪:形容自然的力量强大无比,不受任何阻碍。
- 施与受之间:施与受之间没有固定的界限,意味着平等无私。
- 知不知:即使不知道对方的意图,也不会错过对方。
- 钵盂上:比喻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或核心价值。
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佛教哲理,描绘了一个既灵活多变又能顺应自然规律的存在。它强调了内心修为的重要性,以及在生活中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同时,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展现了生命的无常和世界的广阔,以及与之相伴的自由和无住相的境界。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宗教诗歌,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