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性空水,光明法界身。
依俙辨白处,便是诞生人。
不洗体,不洗尘,妙触宣明悟水因。
借问当年向去事,如何今日却来亲。
二千年前此时候,指天指地师子吼。
云门居乱思太平,打杀不妨将喂狗。
指东话西,将无作有。
恶水泼君君莫嗔,而今看你如何受。

诗句解析与注释:

  1. “清净性空水,光明法界身。”
  • 关键词解释:“清净”和“光明”是形容词,用来描绘“性空水”和“法界身”。
  • 译文:纯净无瑕的本性如同清澈的水,而这种本性本身就是光明,即佛法中所说的“法界身”。
  1. “依俙辨白处,便是诞生人。不洗体,不洗尘,妙触宣明悟水因。”
  • 关键词解释:“依俙”(指佛家修行)和“悟水因”表示达到理解的深度。
  • 译文:在修行中,通过辨别是非,可以显现出真正的自我(“诞生人”),不需要洗涤身体或清除尘埃。这是一种深刻的领悟,就像明白了水中的本源一样。
  1. “借问当年向去事,如何今日却来亲。二千年前此时候,指天指地师子吼。云门居乱思太平,打杀不妨将喂狗。”
  • 关键词解释:询问过去的事件,表达对现状的困惑;“师子吼”暗示力量巨大;“云门居”可能是指某个寺庙或场所;“打杀”可能意味着暴力或争斗。
  • 译文:请问过去的事情现在为何又显得亲切了?回想两千年前那时的情况,似乎天空和大地都在怒吼。云门寺里充满了混乱的思考和寻求和平的愿望,即使有人试图用暴力解决问题,也不妨将其视为一种无奈之举。

赏析:

这首诗以佛教修行为背景,探讨了个人修行与外界环境的关系。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情境,诗人表达了对佛法真谛的深刻理解,并指出即使是在纷扰复杂的世界中,内心的平静和智慧同样重要。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清净性空水”、“法界身”等,都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洞察。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感悟,也反映了他对时代和社会问题的批判性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