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法简严,非二非三。
月来明湛水,云退露寒岩。
真机自得妙处,谁参不是文殊。
白槌后也应,千古屈瞿昙。

【注释】

偈颂:佛教的韵文赞美佛祖的诗。二百零五首:指玄奘大师为《大般若经》翻译所作的二百零五首偈颂。其第一百七十六首是关于观音菩萨的。

家法简严,非二非三:这是说明观音菩萨所持的法门非常简明、严正,不是两种(即空宗和有宗),也不是三种(即唯识宗、天台宗、华严宗)。

明湛水:皎洁清澈的水面。湛,深而清也。

云退露寒岩:形容山岩上的白云退去,天空中的云彩消失,露珠挂在岩石上,显得十分寒冷。

真机:佛性,指佛教修行中悟到的真理和本性。自得妙处:自己领悟到的奇妙境界。

谁参不是文殊:谁能参悟得到佛性的奥秘,就不是文殊菩萨所能教导得了的。文殊,佛教中的智慧神。

白槌:比喻禅杖。后应:后来出现或显露。

屈瞿昙:指佛陀,梵语Buddha的音译。

【赏析】

此诗是一首赞颂观音菩萨的诗歌,通过对观音菩萨的描绘来歌颂她的慈悲与智慧,并表达对她的尊敬和崇拜之情。

首两句“家法简严,非二非三”,是对观音菩萨所持的法门的高度概括。这里所说的“家法”,是指观音菩萨所遵循的佛教戒律;“简严”则表示这些戒律并不繁琐、复杂,而是极为简明、严正。接下来两句“月来明湛水,云退露寒岩”,则是对观音菩萨修行环境的具体描绘,通过月亮的出现、湛湛的湖水以及云彩的消散、岩石上的露珠等景象,形象地勾勒出观音菩萨在寂静、清凉的环境中修行、觉悟的场景,同时也反映了观音菩萨内心的宁静与清净。

接下来的一句“真机自得妙处”,则是对观音菩萨修行心得的揭示。这里的“真机”,指的是佛性,即佛教修行中悟到的真理和本性。“自得妙处”则是指观音菩萨能够自主地领悟到这种真理和本性,达到了一种极高的境界。这一部分表达了对观音菩萨修行成就的赞赏与敬仰之情。

最后两句“谁参不是文殊?白槌后也应”则是对观音菩萨教诲能力的肯定。这里的“文殊”是指佛教中的智慧神,象征着佛性智慧的领悟。“谁参不是文殊”则是指没有人能够超越或超过文殊菩萨的教诲与指导。而“白槌后也应”则暗示着观音菩萨在教化众生的过程中总是以慈悲之心,用白槌(象征佛法的教诲)来进行教化,使众生能够领悟到佛性智慧。

这首诗整体上展现了观音菩萨的慈悲与智慧,以及她在修行过程中的高尚品德和深厚修为。同时,通过对观音菩萨的具体描写和描绘,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佛教文化与观音菩萨的形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