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语由来把柄长,重重脱处雪加霜。
众生相在犹流浪,寿命根除自息狂。
退骨龙能将雨去,蜕鳞鲲复得风翔。
郢人斲尽蝇泥也,方见元初鼻孔光。
《次韵真歇和尚圆觉经颂一十四首·净诸业障菩萨章》是宋代著名诗人释正觉的一首偈语。此诗描绘了一种修行的境界,旨在通过深入的佛教修行,净化众生的心灵,达到涅槃的境地。下面将逐一解读这首诗:
- 第一句解读
- 关键词: 证语、把柄、雪加霜。
- 诗句原文: 证语由来把柄长,重重脱处雪加霜。
- 含义解析: 这里的“证语”指的是修行的见证者,即佛法中的导师或高僧。而“把柄长”则是指佛法的根基深厚,如同把柄般坚固。在修行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去除烦恼和障碍,就如同雪地上的霜被阳光照耀后逐渐消融一样,象征着内心的清净和觉醒。
- 第二句解读
- 关键词: 众生相、流浪、寿命根除。
- 诗句原文: 众生相在犹流浪,寿命根除自息狂。
- 含义解析: 这句诗表达了佛教中对于众生轮回转世的理解。指出众生之所以还在世间流浪,是因为其内心深处的欲望和执着还未得到真正的解决和根除。只有当这些欲望和执着被消除,人们才能真正地停止轮回,达到解脱的状态。
- 第三句解读
- 关键词: 退骨龙、雨去、蜕鳞鲲。
- 诗句原文: 退骨龙能将雨去,蜕鳞鲲复得风翔。
- 含义解析: 这句诗借用了神话传说中的形象,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其中,“退骨龙”和“蜕鳞鲲”都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龙和鲲的形象。这里用来形容那些能够超越世俗纷扰,达到自由自在境界的人。他们如同风雨中的巨龙,能够将雨水吹散,又如同从大海中飞出的鲲鹏,能够在风浪中翱翔,不受拘束。
- 第四句解读
- 关键词: 郢人、斲尽、元初鼻孔光。
- 诗句原文: 郢人斲尽蝇泥也,方见元初鼻孔光。
- 含义解析: 这句诗以郢人为喻,意指那些具有高远眼光和洞察力的人。他们能够在细微之处发现真理,如同雕刻家用刀斧将苍蝇的泥巴完全刮尽,露出了原本的鼻孔一样。这里的“元初鼻孔光”比喻那些能够洞察事物本质、看清真相的人,他们的眼神清澈透明,如同清晨的阳光。
- 第五句解读
- 关键词: 退骨龙、雨去、蜕鳞鲲。
- 诗句原文: 退骨龙能将雨去,蜕鳞鲲复得风翔。
- 含义解析: 与上一句相同,这句诗再次引用了神话中的龙和鲲的形象。这里的“退骨龙”和“蜕鳞鲲”都象征着那些能够摆脱世俗束缚,自由飞翔的人。他们如同雨后的彩虹一般,能够将雨水吹散,又如同风中的雄鹰一般,能够在风浪中翱翔,不受任何限制。
- 第六句解读
- 关键词: 郢人斲尽蝇泥也,方见元初鼻孔光。
- 诗句原文: 郢人斲尽蝇泥也,方见元初鼻孔光。
- 含义解析: 这句诗以郢人为喻,强调了观察事物的深度和广度。通过铲除苍蝇身上的泥巴,可以清晰地看到原本的面目。同样地,那些能够洞察事物本质、看清真相的人,他们的眼神清澈透明,如同清晨的阳光。这种清明的眼力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避免被表面的表象所迷惑。
《次韵真歇和尚圆觉经颂一十四首·净诸业障菩萨章》不仅是一首表达修行境界的佛教偈语,更是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佛教教义,领悟其中的深意,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教义,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