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在诸水,动随来去舟。
分身能恁么,到处恰相投。
湖海堕全璧,鱼龙吞曲钩。
归来端可庆,俱得饱参休。
释义:
月禅人外出乞讨,寻求赞美。一个月在众多河流中流动,随着水流来去的船儿。他分身能够这样吗?到处恰好相投。湖海坠落了整块宝玉,鱼龙吞下了弯曲的钩子。归来的时候可以庆贺,都能饱尝参禅的喜悦。
赏析:
《月禅人乞颂》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与领悟。全诗以“月禅人”为中心,通过描绘其在江湖中的活动,展现了其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内心的平和。
首联“一月在诸水,动随来去舟。”描述了月亮如同水中的影子,随着流水的流动而移动。这里的“月”并非实指,而是象征性地表示自然的变化无常。月亮的出现和消失伴随着水流的涨落,象征着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化之中。这种变化虽然带来了无尽的困扰,但也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机会。
颔联“分身能恁么,到处恰相投。”进一步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诗人认为,即使是微小的生命,如影子般存在,也能与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种观点体现了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即我们应该像影子一样,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存,而不是试图改变它。
颈联“湖海堕全璧,鱼龙吞曲钩。”则将主题转向了对自然界中生物的观察。诗人观察到湖水如同一块完整的玉璧,而鱼儿和龙则像是在吞食这玉璧上的图案。这一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共生关系。
尾联“归来端可庆,俱得饱参休。”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诗人希望人们能够从这次经历中学到,无论是人还是物,都需要与外界和谐相处,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宁。同时,他也表达了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希望人们能够珍惜自然、保护自然,让这些美好的事物得以持续传承下去。
这首《月禅人乞颂》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生物生态,传达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它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引导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寻找心灵的安宁和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