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廓如,手段卷舒。
似华作蜜,如井觑驴。
外不痕兮空印普应,中无象兮道环常虚。
亡机孤坐兮自不为碍,把臂同行兮谁敢相疏。
【注释】
- 身心廓(kuò)如:心与身浑然一体,不受拘束。
- 手段卷舒:指佛门弟子修行时收放自如的手势。
- 似华作蜜:比喻修行的人如同花朵和蜂蜜一样美妙。
- 如井觑(cù)驴:像井中窥视一头驴那样观察一切。
- 外不痕(hún):表面没有任何痕迹。
- 空印普应:意在说明“无为”是宇宙万物的根本法则。
- 中无象(xiàng):内部没有形象。
- 亡机孤坐: 指修道的人心境宁静,不随世俗纷扰。
- 把臂同行: 指修道者与别人交往,不拘小节,以礼相待。
- 谁敢相疏: 意谓没有人敢于怠慢他。
【赏析】
此诗是《禅人写真求赞》之八。此首诗主要描写了禅宗人物修道者的心境,以及他们对待世间事物的淡泊态度。
首联“身心廓如,手段卷舒”,诗人描绘了禅宗人物修道者身心合一,自由自在的状态。他们内心平静,不为外界所扰,外在行为也自然舒展,不造作,不刻意。这既体现了禅宗的“无我”思想,也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第二联“似华作蜜,如井觑驴”,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禅宗人物修道者的生活状态。他们如同花朵般美丽,又如同蜂蜜般甘甜;他们的举止自然,不造作,不刻意。他们就像井底的驴,虽然被束缚,但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本色。
第三联“外不痕兮空印普应”,诗人表达了禅宗人物修道者对外界的态度。他们的内心清净,不受外界的干扰。他们的言行都是自然的表现,无需刻意修饰。这种“外不痕”的境界,正是佛教所追求的“空”的体现。
第四联“中无象兮道环常虚”,诗人强调了禅宗人物修道者的内在世界。他们的内心世界广阔而深邃,充满了无尽的智慧。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都遵循着“道”的原则,不断循环,永无止境。这种“中无象”的境界,正是佛教所追求的“无为”的体现。
最后两联“亡机孤坐兮自不为碍,把臂同行兮谁敢相疏”,诗人描述了禅宗人物修道者的生活和交往方式。他们孤独地修行,不受世俗纷扰的影响。他们与别人交往时,不拘小节,以礼相待。他们的行为,仿佛一只手臂伸出,与其他人握手,没有阻碍,也没有疏离感。
整首诗通过对禅宗人物修道者的描述,展现了他们的心境和生活态度,以及对世间事务的淡然处世之道。诗人通过对诗句的解读,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禅宗文化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