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树苍苍,泉石凿凿。
倚杖坐其间,此心自空廓。
秋月濯沧溟,春风在林薄。
游鱼下藻玉溪寒,字雁没烟天宇阔。
【注释】
云树:山云和树木。沧溟:大海,指代水天一色。林薄:树林。藻:大鱼,这里指深潭。字:通“绮”,文彩、花纹。
【译文】
山中云雾弥漫、树木苍翠茂盛,岩石凿出,泉水清冽。我拄着拐杖坐在山石上,此时心境自然空阔。秋天的月亮映照着无边无际的水天,春风拂过稀疏的树林。游动的鱼儿在清澈的溪流里畅游,飞起的雁儿消失在烟云之中。
【赏析】
此诗作于元代至正年间(1341年—1368年)。诗人在隐居期间创作了多篇题写自己作品的七言绝句,其中《禅人写真求赞》为第五十一篇。这首诗是作者自咏肖像之作,以表现自己的高洁志趣。
全诗四句。前两句描写山水之美,后两句抒发志向之远。首句“云树苍苍”写远景,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林画面,给人以深远之感;次句“泉石凿凿”写近景,刻画出一座奇峻的山峰,使人感受到一种雄浑之美。后两联则将笔锋转向自己,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自身志趣的自豪之情。最后一句“字雁没烟天宇阔”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表现出作者胸怀壮志,心旷神怡的境界。整首诗结构紧凑,语言简练明快,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