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空毛芥不立,心空海岳可容。
便与打成一片,尚犹笑道疏踪。
虚空那挂剑,死水不藏龙。
转色转功家法子,芦华明月后相逢。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然后翻译这些诗句,最后附上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诗句:
- 眼空毛芥不立,心空海岳可容。
- 便与打成一片,尚犹笑道疏踪。
- 虚空那挂剑,死水不藏龙。
- 转色转功家法子,芦华明月后相逢。
译文:
- 眼睛清澈如同天空,心中无所牵挂如同大海。
- 即使如此,我依然觉得有疏漏之处。
- 虚空中不能悬挂剑,死水中不隐藏龙。
- 转瞬之间,技艺高超,如同在芦花明月下再次相遇一样。
注释:
- 眼空毛芥不立:形容人的内心清静,不被世俗所动。
- 心空海岳可容:形容人的心境宽阔,能够包容一切。
- 便与打成一片:表示彼此之间的亲近和和谐。
- 尚犹笑道疏踪:尽管有所疏漏,但仍然觉得有趣。
- 虚空那挂剑:比喻无法将事物悬挂起来。
- 死水不藏龙:形容事物的表面平静无波,却隐藏着强大的力量。
- 转色转功家法子:指技艺或能力的转变和提高。
- 芦华明月后相逢:比喻在月光下再次相遇的美好时刻。
赏析:
这首五绝诗通过对禅人写真求赞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禅宗思想的理解和领悟。诗中的“眼空毛芥不立”和“心空海岳可容”两句,表达了禅宗追求内心的清净和宽广,以及对世界的接纳和包容。诗人通过描绘禅人的形象和动作,传达了对禅宗精神的追求和向往。
诗中的“便与打成一片”,意味着诗人与禅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理解,他们彼此之间没有隔阂,如同一体一般。而“尚犹笑道疏踪”,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关系的欣赏和珍视,即使存在一些疏漏之处,也依然觉得有趣和可爱。
最后两句“虚空那挂剑,死水不藏龙”,则运用了佛教中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禅宗思想的特点。这里的“虚空”指的是佛教中的空性概念,强调事物的虚幻性和无常性;“剑”则象征着外在的束缚和障碍;“死水”则代表了静止不变的状态,暗示着生命的停滞和缺乏活力。整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是在看似静止不动的状态下,也隐藏着强大的生命力量和潜力。
最后一句“转色转功家法子,芦华明月后相逢”,则是诗人对于这种禅宗精神和境界的高度赞赏和期待。这里的“转色转功家法子”指的是禅宗中的修行方法,包括调心、调身、调息等各个方面;“芦华明月后相逢”则寓意着在经历了漫长的修行过程后,诗人终于在月光下再次与禅人相遇,感受到了那份宁静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