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律拘,不以禅缚。
说法口窄,默游步阔。
草木阳春来,池塘明月落,何妨处处相安著。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杨载的作品。它的原文如下:

不以律拘,不以禅缚。
说法口窄,默游步阔。
草木阳春来,池塘明月落,何妨处处相安著。

译文:
不必用律诗的格式来约束,也不必被禅宗的束缚所限制。
说法的时候嘴巴狭小,默默行走的时候脚步开阔。
春天草木生机勃勃,池塘中的月亮悄然落下,为什么不能在任何地方都保持平和安详呢?

注释:

  1. 律诗:唐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通常要求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2. 禅缚:禅宗的束缚,指的是禅宗修行者内心的束缚。
  3. 说法口窄:指在说教时,说话的方式受限,不能随心所欲。
  4. 默游步阔:默默地散步,不受外界干扰,自由自在地行走。
  5. 阳春:春天,这里比喻生机勃勃的景象。
  6. 池塘明月落:描绘了月亮从池塘中落下的情景,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
  7. 何妨:意为“何不”,表示一种反问的语气。
  8. 相安著:在这里理解为“相互包容、相互适应”。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不受约束的人生态度。他主张不要受到律诗和禅宗束缚的影响,而是要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同时,他也鼓励人们在面对自然和社会的变化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安详,不受外界干扰,自由地行走和生活。这种思想体现了他对人生真谛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感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