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老僧,形容可憎。
秋生眼角,雪点眉棱。
胸次有丘壑,口头无葛藤。
功忘自据菩提座,照尽谁传般若灯。
借光施设,恰恰相应。

【注释】:

  1.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二百五十四: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在画中看到老和尚的形象,觉得老和尚的相貌可憎,于是作此诗予以嘲讽。
  2. 秋生眼角:眼角上长满了皱纹,如同秋天的落叶。
  3. 雪点眉棱:眉毛像被雪花点染过一样。
  4. 丘壑:指山岳、河川等景象。
  5. 葛藤:指纷乱的思绪、烦恼等。
  6. 菩提座:佛教语,意为觉悟之座。这里指修行者坐禅打坐的地方。
  7. 般若灯:佛教语,意为智慧之灯,比喻佛的智慧。
  8. 借光施设:借用灯光来设置画面,即用光影来表现画家的构思。
  9. 恰恰相应:恰好与画面内容相吻合。
    【赏析】:
    这是一幅禅宗人物画像。画家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老僧的面容。他的眼神深邃,额头上皱纹纵横交错,犹如秋天凋零的树叶;眉毛浓密如墨色,仿佛是积雪覆盖在山巅之上。老僧的胸襟宽阔,有如山水之间,而他的口舌却并不杂乱无章,而是一片清净。他坐在禅座上,已经忘却了世间的一切烦恼与执著,只有那一盏明灭不定的般若灯照亮着他自己的心灵。这幅画用光与影的表现技法将老僧的内在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感叹“借光施设”的高明之处。整幅画作虽然寥寥数笔,但意境深远,让人不禁想起“照尽谁传般若灯”的禅宗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