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际点白,眼眶含青。
情枯历历,智照灵灵。
形骸如槁木,踪迹肖流萍。
月明四海犀通晕,春在百华蜂采馨。

注释:

发际点白,眼眶含青。

情枯历历,智照灵灵。

形骸如槁木,踪迹肖流萍。

月明四海犀通晕,春在百华蜂采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的赞誉之词。首句“发际点白”和“眼眶含青”,形象地描绘了禅人的白发与青眼,这是对禅人生活经历和内心情感的一种深刻反映。

第二句“情枯历历”,则是对禅人的精神状态的一种描述。这里的“情枯”,并非指情感的枯竭,而是指禅人的内心世界丰富而又复杂。他的情感深沉、细腻,如同细雨润物般滋润着周围的一切。而“历历”,则是指这些情感在他的心中清晰可辨,如同繁星点点。

第三句“智照灵灵”,则是对禅人的智慧和洞察力的描述。这里的“智照”,并非指智慧的光芒四射,而是指智慧如炬,照亮了禅人的心灵。他的智慧深邃、锐利,如同一把利剑,斩断了一切迷惘和困惑。而“灵灵”,则是指这种智慧如同泉水般源源不断,永不枯竭。

第四句“形骸如槁木”,则是对禅人的身体状态和气质的一种描绘。这里的“形骸”,并非指身体,而是指他的精神风貌。他的身体虽然瘦弱,但精神却如同枯萎的树木一般坚强。他的气质高雅、脱俗,如同一棵参天大树,屹立在风雨中而不倒。

第五句“踪迹肖流萍”,则是对禅人的行为举止和生活方式的描述。这里的“踪迹”,并非指足迹,而是指他的生活轨迹。他的生活方式简朴、自然,就像水中漂浮的浮萍一般随波逐流。他的行为举止从容、优雅,不急不躁,给人一种平和的感觉。

第六句“月明四海犀通晕”,是对禅人心境的一种描述。这里的“月明”,并非指月光明亮,而是指禅人的心灵清澈如月。他的心境如同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四海,使得万物都沐浴在这光明之中。而“犀通晕”,则是形容禅人的内心世界如同犀牛角上的纹理一般清晰可见。

第七句“春在百华蜂采馨”,则是对禅人生活的赞美之情的描绘。这里的“春在”,并非指春天已经到来,而是比喻禅人的生活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他的生活如同春天一般美好,充满了希望和温暖。而“蜂采馨”,则是形容禅人的生活如同蜜蜂采集花蜜一样甘甜、美满。他的生活中充满了快乐和满足,如同花儿一样绽放着美丽的笑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