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毛之丝,眼角之黐。
是身颓老,与世支离。
枯禅心了了,空劫鼻垂垂。
晓寒霜结,山川薄霁。
夜月行河汉,迟借伴还来。
机用妙不销,弹指知音知。

注释:

  • 颠毛之丝,眼角之黐。:形容人老了,头发白了,眼角下垂。
  • 是身颓老,与世支离。:形容人的衰老和孤独。
  • 枯禅心了了,空劫鼻垂垂。:形容人的心境如同枯萎的禅心一样,没有生气。
  • 晓寒霜结,山川薄霁。:早晨的寒气让霜结,天色逐渐放晴。
  • 夜月行河汉,迟借伴还来。:夜晚的月光照亮了银河,我迟迟地借用同伴的力量回来。
  • 机用妙不销,弹指知音知。:机会的运用巧妙无比,时间短暂如弹指之间就明白了真相。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老僧的形象,通过对其外貌的描述,展现了他的内心世界。诗中通过“颠毛之丝,眼角之黐”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老僧的衰老和孤独。而“枯禅心了了,空劫鼻垂垂”则揭示了他的心境如同枯萎的禅心一样,没有生气。这种描写既真实又深刻,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老僧内心的深深理解和同情。
    在艺术手法上,诗人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等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例如,“晓寒霜结,山川薄霁”一句中的“晓寒霜结”和“山川薄霁”都是自然景象,但在这里却被赋予了深厚的情感色彩,象征着老僧内心的寒冷和孤独。而“夜月行河汉,迟借伴还来”中的“夜月行河汉”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景象,表达了老僧在孤独中寻求陪伴的愿望。
    诗人还善于运用反问和自问的方式,引发读者的思考。例如,“机用妙不销,弹指知音知”这句诗中的“机用妙不销”,既是对前文“枯禅心了了,空劫鼻垂垂”的回应,也是对整个诗歌主题的总结。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