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岩之雪兮颠毛衰白,远水之秋兮眼棱寒碧。
气清夜永兮月低,斗冷河空兮露泣。
借伴之机,起家之力。
二仪万像兮相与流通,十方三世兮自然平出。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
其一,“高岩之雪兮颠毛衰白,远水之秋兮眼棱寒碧”,这两句写山的景色,山高而雪重,山静而水深,山高耸入云霄,白雪皑皑覆盖其上,山静如处子,水面清澈见底,秋天的湖水泛着清冷的碧色,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山和水以人的情态,写出了山高、雪厚、水清、水深,写出了冬天的寒冷、寂静和清冷。
其二,“气清夜永兮月低,斗冷河空兮露泣”,这两句写夜的景色,夜色清冷,月亮低垂,月光洒在静静的河面上,河水因寒冷而泛起泪珠,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月亮比作有生命的人,写出了夜的清冷,月光的明亮。
其三,“借伴之机,起家之力”,这两句写人的处境,借助于他人之机,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己创业。
其四,“二仪万像兮相与流通,十方三世兮自然平出”,这两句写佛祖教化众生。佛教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佛的化身,佛是宇宙万物的根本,一切事物都是由佛所化生,佛所到之处即为净土,佛所教化的地方即净土。佛所到的地方即是净土,佛所教化的地方即为净土,佛所教化的地方即是净土,佛所到的地方即是净土。
【答案】
“禅人并化主”指的是僧人。“写真求赞”指画像并请人题赞。“三百十三首”是这首诗的总题目。“高岩”:高高的岩石。“颠毛衰白”:形容头发花白。“远水”:远处的水。“眼棱”:眼睛。“寒碧”:冷青色。“机”:机缘。“起家”:建立家业。“二仪万像”:指天地、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等万物。“十方三世”:指所有的地方和所有的时代。“自然平出”:自然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