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存象先,圆成自然。
佛灯焰续,祖华芳联。
野况烟霞老,秋痕天水连。
生无生性,住无住缘。
随分雪分斋一钵,不嫌云寄屋三椽。
注释:
妙存(妙)象先,圆成(圆满)自然。
佛灯焰续,祖华(祖传)芳联。
野(野外、荒野)况烟霞老,秋痕天水连。
生(出生)无生性,住(居住)无住缘。
随分(随意、随便)雪分斋一钵,不嫌(不嫌弃、不介意)云寄屋三椽。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送无可上人》中的一首。全诗通过对禅僧无可上人的赞美,表达了对禅宗和佛教的信仰。
第一句“妙存象先”,意为“妙存(妙)象先于形”。这是说禅宗的修行者,通过观察自然界的景象,领悟到世界的本源和本质。他们通过观照万物,达到一种超越形相的境界,从而达到解脱。
第二句“圆成自然”,意为“圆(圆满)成(完成)自然”。这是说禅宗的修行者,通过内心的修炼,使内心达到一种圆满的状态,与宇宙的法则相融合。他们的修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无需外在的努力和强制。
第三句“佛灯焰续”,意为“佛灯(佛光)焰(火焰)续不断”。这是说禅宗的修行者,如同佛光一样,其智慧的火焰永远不会熄灭。他们通过修行,点亮了自己的智慧之灯,为众生带来光明。
第四句“祖华芳联”,意为“祖(祖先)传(传承)花(芬芳)香(香气)联(连接)”。这是说禅宗的修行者,如同传承了先辈的智慧和精神,他们的修行充满了芬芳的气息。他们的修行,不仅仅是为了个人解脱,更是为了传承和发扬佛法的精髓。
第五句“野况烟霞老”,意为“野(野外、荒野)况(况且)烟(烟雾)霞(晚霞)老”(何况)。这是说禅宗的修行者,在大自然中修行,与自然的烟霞相互映照,感悟生命的意义。他们的修行,是在与自然的交流和对话中进行的,这种境界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第六句“秋痕天水连”,意为“秋(秋天)痕(痕迹)天(天空)水(流水)连”。这是说禅宗的修行者,如同秋天的痕迹一样,他们的修行深深地烙印在天地之间。他们的修行,是一种与天地相通的境界,他们的智慧如同流水般流淌不息。
第七句“生无生性”,意为“生(生存、存在)无(没有)生(生存、存在)性(本性)”。这是说禅宗的修行者,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有其存在的本性,而这种本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的修行,是要超越这种本性,达到一种永恒不变的境界。
第八句“住无住缘”,意为“住(居住)无(没有)住(停留)缘(因缘)”。这是说禅宗的修行者,认识到世间的一切都是因缘所生,而不是固定不变的。他们的修行,是要超越这种因缘,达到一种超越生死的境界。
第九句“随分雪分斋一钵”,意为“随(随意、随便)分(分别)雪(雪花)分斋一钵(吃饭用的器具)”。这是说禅宗的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随时保持一颗清净的心,不受外界诱惑和干扰。他们的修行,是一种随时随地都能进行的境界。
第十句“不嫌云寄屋三椽”,意为“不(不嫌弃、不介意)嫌(讨厌、厌恶)云(云雾)寄(寄居)屋三椽(房屋的椽子)”。这是说禅宗的修行者,对于云朵寄居在房屋的椽子上,并不感到讨厌或厌恶。他们认识到世间万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这种价值和意义并非取决于它的形式和位置。他们的修行,是要超越这种形式和位置,达到一种超越物质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