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之心,妙超古今。
无相之相,不存情量。
叶落木而秋开,月度山而潮上。
柳絮之风随,葵华之日向。
【注释】:
无心之心,妙超古今。
无相之相,不存情量。
叶落木而秋开,月度山而潮上。
柳絮之风随,葵华之日向。
译文:
无心而心,超越古今。
无相而相,没有情感。
树叶落下,树木在秋天开花;月亮照亮了山峦,潮水上涨。
柳絮随风飘荡,葵花向着太阳开放。
赏析:
这首诗是禅宗大师寒山的一首偈语。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禅宗“无我”的观念。
“无心之心,妙超古今”。这里的“无心之心”指的是禅宗的“无我”观念。禅宗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因此不需要执着于任何事物。这种观念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达到了一种极高的境界。
“无相之相,不存情量”。这里的“无相之相”是指禅宗所追求的空性。禅宗认为,一切事物都没有固定的相貌,因此不必过于执着于它们的外在形式。这种观念打破了人们对事物的固有认知,使人们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世界。
“叶落木而秋开,月度山而潮上”。这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展示了禅宗的思想。树叶落下,树木在秋天开花;月亮照耀着山峦,潮水上涨。这些自然现象都体现了无常和空性的特点,使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禅宗的思想。
“柳絮之风随,葵华之日向”。这里的“柳絮之风”和“葵花之日”分别代表了春天和夏天的景象。柳絮随风飘荡,葵花向着太阳开放。这些景象都体现了生命的活力和希望,使人们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禅宗的“无我”观念和空性思想。它引导人们摆脱对事物的执着,达到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