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无根,茫茫月魂。
清虚不浑,苍苍秋痕。
青天固可背负,诸佛等闲口吞。
情空超物物,妙触应门门。
了知初不由心念,金色头陀灭意根。

【注释】

  1. 禅人:禅宗的僧人。化主:化缘的主儿。写真:画像。求赞:要求赞语。
  2. 其三百五十三: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是诗题的一部分。
  3. 明白无根,茫茫月魂:指佛教的“空”的观念。
  4. 清虚不浑,苍苍秋痕:指佛教的“性空”观念。
  5. 青天固可背负,诸佛等闲口吞:指佛教的“因果报应”观念。
  6. 情空超物物,妙触应门门:指佛教的“六度万行”和“般若波罗蜜多”。
  7. 了知初不由心念,金色头陀灭意根:指佛教的“止观”。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以禅宗僧人的身份,表达了他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与感悟。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禅宗的“明心见性”、“随缘不变”等思想。
    首联“明白无根,茫茫月魂”,用禅宗的话来说,就是“本无”、“真空”。这里的“月魂”指的是月亮的影子,即“影”。而“无根”则是指没有根基、没有依托。在这里,作者把“月魂”比作自己的心灵(即“心”),认为它像月亮一样明亮、纯洁、无瑕。这种比喻既形象又生动,让人很容易联想到禅宗所追求的“本性自净”、“心外无法”、“心如明镜台”等观念。
    颔联“清虚不浑,苍苍秋痕”,进一步展开对禅宗教义的阐述。这里的“清虚”指的是虚空、清净;而“不浑”则是指虚空不是混沌一片,而是有秩序、有规律的。同时,“苍苍秋痕”也是指秋天的痕迹,即秋天的景色。在这里,作者把秋天的自然景色比作自己的内心世界,认为它虽然有痕迹,但却不是混乱无序的,而是有秩序、有规律的。这种比喻既富有诗意,又富有哲理。
    颈联“青天固可背负,诸佛等闲口吞”,则进一步阐述了禅宗的“因果报应”观念。这里,作者认为天空(即宇宙或自然)是可以承载万物的(即“背负”),而诸佛也可以随意吞食万物(即“口吞”)。这种观点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具有宗教意味。
    尾联“情空超物物,妙触应门门”,则是对禅宗的“六度万行”和“般若波罗蜜多”等修行方法的总结。这里,作者认为通过修行可以超越物质世界(即“超物”),达到一种无我、无相、无执的境界(即“空”),从而达到与宇宙万物和谐共处(即“应门”)。这种观点既富有哲理,又富有人文关怀。
    整首诗歌通过对佛教教义的诠释与阐述,表达了作者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和认同。同时,它也体现了禅宗所倡导的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