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相空,其后之心。
一切心空,其后之相。
幽谷云生,寒潭月上。
应因缘平定二仪,了幻化森罗万像。
恰恰不疑,如指诸掌。
【注释】
- 禅人并化主:指佛僧。并,合在一起。化主,即“法主”,指佛法的主宰。
- 相:相貌。空:佛教术语,指诸法皆为空无,没有实体。
- 心:指内心世界。空:佛教术语,指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无自性、无实体。
- 幽谷云生,寒潭月上:形容景色幽美,宁静而深远。云生,云彩出现。寒潭,冷清的池塘或湖泊。月上,月亮升起。
- 应:应该。因缘:佛教语,指因缘所生。平定:消除纷扰。二仪:指天地。幻化森罗万像:形容万物变幻莫测,形态各异。森罗,繁多而复杂。
- 恰恰不疑,如指诸掌:形容做事非常肯定,毫不怀疑。恰,正好,恰好。指诸掌,用手指指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佛法的颂歌,通过对佛僧的形象描绘,表达了对佛法的崇敬与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将佛僧的形象与自然景物相融合,展现了一种空灵、超脱的境界。
第一句“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描述了一位佛僧正在绘画佛像,这是对佛僧生活的描绘,也是对佛法的一种象征。
第二句“其三百六十六”可能是指佛僧画了三百六十六副佛像,这是对佛僧技艺的赞叹,也是对佛法无边无际的理解。
第三、第四句“一切相空,其后之心。”通过“一切相空”表达了一切事物都没有自性、没有实体的思想,这与佛家的核心思想——缘起法(因缘生法)相吻合。而“其后之心”则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修行和觉悟。
接下来两句“一切心空,其后之相。”则是对内心世界的描绘,表达了一切事物都源于因缘和合,没有自性的思想。这与前两句形成了呼应。
最后两句“幽谷云生,寒潭月上。应因缘平定二仪,了幻化森罗万像。”则是对自然景观和佛法的比喻。云生寒潭,月上幽谷,这些都是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而“应因缘平定二仪”,则是对佛法的进一步阐释,表示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无自性、无实体。而“了幻化森罗万像”则是对佛法无边无际的理解,表示万物都有其独特的存在方式。
这首诗通过描绘佛僧的形象和自然景观,表达了对佛法的崇敬与向往。它不仅赞美了佛僧的艺术造诣,也传达了一种深刻的宗教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