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远方来,遗我一张琴。
中含太古意,举世无知音。
子期徒侧耳,师旷谩追寻。
今朝呈似君,试请弹一曲。

【注释】

客:指客人。远方:远处,这里指代“他”。遗我:送给我。一张琴:指客人赠送的琴。中含太古意:其中蕴含着上古时期的情意。太古:上古时期。子期:春秋时晋国的乐师,相传他善于弹琴。侧耳:形容倾听的样子。师旷:春秋时晋国的著名盲乐师,曾为晋平公演奏过琴曲《清角》、《白雪》。谩(màn):徒然、白白地。今朝:今天早晨。呈似君:把琴送给您,请弹给我听。试请:请试着。

【赏析】

这是一首赠琴诗,借琴表达出诗人对于知音难遇的感慨之情。

第一句是说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给作者送来了一张琴,这一句是交代背景与起兴。第二句写琴中有上古时代的情意。第三四句写孔子的徒弟颜回只能侧耳倾听,他的老师师旷虽然能弹奏好琴,但也只能白白地追寻那太古时代的情意。末了二句写自己要试着弹奏一曲,以表谢意。

这首诗的构思巧妙,用典贴切,言简意赅。全诗语言朴素,风格清新,表达了诗人对于知音难遇、才人无用的感慨之情。

此诗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所作,是他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所作。王维在诗歌创作上崇尚自然,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这首赠琴诗就是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产生的。《旧唐书·文苑传》载:“维工书画,尤善钟张翰墨,晓音乐。”王维不仅在诗歌上追求高妙的艺术境界,还擅长绘画和音乐。《唐诗别裁》卷五引《唐才子传》:“王摩诘绝句,如出水芙蓉,天然艳丽。”可见王维在绘画方面也颇有造诣。

《琴赋》说:“伯牙之操,庄周所赏。故其音必凄以浮,志必慷慨;其悲愤发于至诚,见志义而感动;莫不悲叹垂涕而失声者矣。”王维这首赠琴诗即取此意。诗的前两句点明主题。“客从远方来,遗我一张琴”,友人远道迢迢来访,赠予自己一张古琴。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感激不尽,于是马上开始弹奏这张古琴。第三句点出古琴中所蕴含的远古之情。“中含太古意”,“太古”,指上古时代,即远古时期。《尚书·舜典》云:“箫韶九成,韶乐九变,韶九成,武备也。”“中含太古意”是指古琴中蕴含着上古时代的情意。第四句写友人只能侧耳倾听,而老师师旷却能弹奏出高山流水般的美妙乐曲,可惜的是只有师旷能欣赏到这份美好。第五六句进一步写诗人自己想要试试弹奏一下这张琴,以表谢意。

王维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典,以“太古”和“中含太古意”暗指《高山流水》这一典故。据《吕氏春秋.古乐篇》,传说远古时候,伏羲氏有圣德,制琴造律,使声音和谐,天下太平。据说黄帝曾经得到一只鸾凤的叫声,于是派乐官去制作乐器。乐官伶伦将凤凰叫声分为阴阳两部分,并取黄钟之律,制造出新的乐器——黄钟。后来人们根据这种乐器的音律,又制造出了其他的十二种乐器。这就是《十二律》。《列子.汤问》中说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而去之渤海,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后因以“余音绕梁”喻歌声或乐曲优美动听。“伯牙鼓琴”、“高山流水”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王维在这里以“太古”暗指《高山流水》,以“中含太古意”暗指“高山流水之意”。“举世无知音”中的“知音”亦指“伯牙”,因为伯牙是知音的代名词。

整首诗语言质朴而含蓄,情感真挚而深沉,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风格特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