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雨不晴,有理难伸。
云雾长埋大野,檐声不断前旬。
阿喇喇,闻不闻。
补陀岩上客,应笑未归人。
【注释】
偈十三首 其十:这是《佛说阿弥陀经》中的一首偈语。“偈”是梵文音译,意为佛教中的诗或歌;“十三首”,即第十三首。此偈为佛对弟子们说的,内容是讲阿弥陀佛成佛以后愿度众生。
久雨不晴:形容天气阴晦连绵不断。
有理难伸:指在理屈时难以申诉。
云雾长埋大野:意谓大野之上被云雾长期笼罩。
檐声不断前旬:意谓屋檐上滴答不停的声音,持续了十天。
补陀岩上客,应笑未归人:意谓补陀山的僧人,看到没有回来的亲人,应该笑话他。
【赏析】
这首偈语是佛祖告诉弟子们,自己已经成佛,愿意救度众生。但是众生却无法理解佛法。
久雨不晴,有理难伸。久雨不晴,天气阴沉,无法晴朗。有理难伸,是指人在受到不公正待遇时,往往难以申诉。
云雾长埋大野,檐声不断前旬。大野之上被云雾长期笼罩,屋檐上滴水的声音也持续了十天。这两句比喻众生在修行的道路上,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阻碍,就像被云雾长期笼罩,或者像屋檐上的水滴一样,持续不断。
阿喇喇,闻不闻。阿喇喇,是梵文音译,意为“什么”。闻不闻,是指听到这些言论,却装作没听见。
补陀岩上客,应笑未归人。补陀山的僧人,看到没有回来的亲人,应该笑话他。补陀山的僧人,看到没有回来的亲人,会认为他没有尽到做丈夫的责任,应该笑话他。
【译文】
长时间下雨天不晴朗,有冤屈无处申。
大野上云雾重重盖,屋檐上滴答响十天。
阿喇喇,听到这些话,却装作没听见。
补陀山上的客人,看到没回家的人,应该笑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