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粥了也未,赵州无忌讳。
更令洗钵盂,太煞没巴鼻。
悟去由来不丈夫,这僧那免受糊涂。
有指示,无指示,韶石四楞浑塌地。
入地狱,如箭射,云岫清风生大厦。
相逢携手上高山,作者应须辨真假。
真假分,若为论,午夜寒蟾出海门。

【注释】

偈:佛教语,梵语”偈陀”或”伽陀”。即佛教的颂诗或佛经中的一部分。

吃粥了也未:意为吃饭了吗?

赵州无忌讳:赵州和尚,是唐代禅宗高僧,他的言行举止,常常让人感到他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和禁忌。

洗钵盂:洗掉碗里的污垢。

太煞没巴鼻:太厉害了,简直无法忍受。

悟去由来不丈夫:悟去了,从来都是不拘小节的人。

这僧那免受糊涂:这个僧人怎么受得了这种混乱呢?

有指示,无指示,韶石四楞浑塌地:有指示,没有指示,就像一块石头四个面一样。

入地狱,如箭射,云岫清风生大厦:进入地狱,就像箭射一样迅速。云岫(yún xiù)清风吹动着大厦。

相逢携手上高山,作者应须辨真假。

真假分,若为论,午夜寒蟾出海门:如果能够分辨出真假来,那么在深夜里看到月亮时,就能够看出它是一轮明月还是一弯新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日常生活,以及他对世间万物的理解和态度。

第一句“吃粥了也未”,看似平淡无奇,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吃粥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修行。而“未”字则表明了这位僧人对生活的淡然和超脱。

第二句“赵州无忌讳”,则是对赵州禅师的一种赞美。他的生活简朴,没有任何的禁忌,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

第三句“更令洗钵盂”,则是对这位僧人的一种描述。他不仅吃粥,还洗钵盂,这是一种勤劳的生活方式。

第四句“太煞没巴鼻”,则是对这位僧人的一种讽刺。他的生活过于简单,甚至有些单调,让人觉得有些无奈。

第五句“悟去由来不丈夫”,则是对这位僧人的一种评价。他的性格豁达,不为世俗所累,这是一种难得的品质。

第六句“这僧那免受糊涂”,则是对这位僧人的一种挑战。他的存在就是一种干扰,让人不得安宁。

第七句“有指示,无指示”,是对这位僧人的一种考验。他既有智慧,又有慈悲,让人感到既亲切又遥远。

第八句“韶石四楞浑塌地”,则是对这位僧人的一种赞美。他就像一块韶石一样,无论在哪里都能够得到尊重和认可。

第九句“入地狱,如箭射,云岫清风生大厦”,则是对这位僧人的一种比喻。他的存在就像是一把利剑,能够穿透一切虚伪和谎言;他的行为就像一阵清风,能够吹散世间的浮华和浮躁。

第十句“相逢携手上高山”,则是对这位僧人的一种期许。希望他能与世人一同登高望远,共同追求真理和美好。

最后一句“作者应须辨真假”,则是对这首诗的总结。只有通过观察和思考,才能发现其中的真谛和价值。

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僧人的生活、性格、行为等方面的描写和分析,展现了他的智慧、慈悲和勇气。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社会、道德等方面的独特见解和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