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启秋匣,素琴生尘埃。
朱弦愁零落,古意空徘徊。
子期不我至,独上高高台。

【解析】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型默写,难度较大。要求根据上下文默写,并且要填写的内容与前文紧密相连,还要注意语句的音调与节奏。注意“匣”“生”“零落”“徘徊”等字词的书写。

【译文】

病中打开秋日的琴匣,琴上蒙了一层灰尘。

那古琴上的丝弦因我愁思而断落,空留下古意而徘徊不去。

子期没有来,独自登高台远望。

【注释】

启:打开;匣:指琴匣;生:蒙;尘埃:指灰尘;朱弦:指琴弦;零落:指断落;徘徊:原指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这里指徘徊不去。

赏析:

首联两句,诗人由“病起”而“启秋匣”,“素琴生尘埃”。一个“匣”字,点出了诗人久居深宫、幽闭无外之苦;一个“生”字,则写出了久病初愈时,琴上蒙尘,音韵不调之悲。这两句诗,不仅交代了时间、地点及原因,而且写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从“启”字看,诗人是极想弹奏一曲以遣怀的,然而“素琴生尘埃”又使诗人感到十分扫兴,于是只好把琴匣关闭起来,不再弹它了。

颔联两句,诗人由“朱弦”而“愁零落”,再由“古意”而“空徘徊”。一个“愁”字,将诗人因久未弹琴而产生的愁绪写得入木三分。“零落”一词,形象地写出了琴弦断裂的情景,同时也暗示出诗人内心的悲凉、孤独和失落。“徘徊”一词,既写出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也写出了诗人对未来岁月的忧虑。

颈联,诗人由“子期不至”而“独上高高台”,这一变化,既为后文“不见子期泪满襟”作了铺垫,也为全诗增添了一种凄清之感。“独上高高台”句,既写出了诗人孤寂、惆怅的情绪,又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尾联,诗人由“子期不至”而“独上高高台”,这一变化,既为后文“不见子期泪满襟”作了铺垫,也为全诗增添了一种凄清之感。“不见子期泪满襟”一句,既是对“独上高高台”一句情感的深化,也是对全篇感情的升华。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弹琴的情景和心理活动,表达了诗人久病初愈后的孤独、忧伤之情。诗人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借景抒情等,使得诗歌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