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佛不度火,甘露台前逢达磨。
惆怅洛阳人未来,面壁九年空冷坐。

《偈四首其二》是宋代诗人释净端的作品,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木佛不度火
  • 描述了木佛不能普度众生的场景。在佛教中,木佛通常指菩萨中的文殊菩萨,他的形象通常是木头制成的,象征着智慧和慈悲。然而,这里提到的“度火”可能是指某种特殊的修行方法或者特殊的环境,使得木佛无法发挥作用。
  • 通过这一描述,诗人表达了一种对于信仰和实践的深刻思考,即单纯的物质或形象并不能直接解决问题,真正的理解和修行才是关键。
  1. 甘露台前逢达磨
  • “甘露台”可能指的是一种特别的修行场所或仪式,而“达磨”则是禅宗六祖之一。这里提到在甘露台前遇到达磨,意味着在某种特殊的环境中遇到了重要的启示或教导。
  • 这一描述强调了修行环境的神圣性和重要性,以及在特定环境中得到的智慧或启示的重要性。
  1. 惆怅洛阳人未来
  • 描述了诗人对远方的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担忧。这里的洛阳可能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或历史意义的地方,而“人未来”则表达了诗人对那些未能实现自己理想或追求的人的遗憾。
  • 这一描述反映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理想的执着,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1. 面壁九年空冷坐
  • 描述了一个人长时间面壁修行的场景。这里的“空冷坐”可能指的是长时间的冥想或坐禅,而“面壁”则是一种常见的修行方式,意味着面对墙壁静思。
  • 这一描述强调了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和修行的过程,也反映了佛教修行中的一种生活方式。
  1. 注释
  • 本篇分享宋释智本诗词作品《偈四首其二》,包括作者简介、原文、翻译、注释、白话译文、创作背景、名家点评、轶事典故和作品赏析鉴赏等。

《偈四首其二》通过对木佛、甘露台、达磨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信仰、修行、时间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