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园谁住此,谓是钁头通。
物外庵边竹,人间耳畔风。
露畦青戢戢,烟浦绿蒙蒙。
祇个潜心处,分明古者同。
【题祇园庵】
祇园谁住此,谓是钁头通。
物外庵边竹,人间耳畔风。
露畦青戢戢,烟浦绿蒙蒙。
祇个潜心处,分明古者同。
注释:
- 祇园谁住此,谓是钁头通。祇园(Zhiyuan),古代地名,位于今天中国的河南省开封市。这里用“谓是”表达了对祇园的向往和赞美。钁头(chùtou),一种农具,用于翻土。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对于祇园这个地方的向往之情,认为它就像是一位辛勤劳作的农人,为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
- 物外庵边竹,人间耳畔风。物外:指超脱世俗的境界。庵边:指寺庙旁边。这句诗描绘了祇园周围的自然环境,竹子在物外生长,风吹过耳边,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这里的竹子象征着高洁的品质,而风则代表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 露畦青戢戢,烟浦绿蒙蒙。露畦:指露水覆盖的田地。戢戢:形容草木繁茂的样子。这句诗描绘了祇园周边的自然景色,露水覆盖的田地上青草茂盛,而烟波浩渺的浦河上绿树成荫,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
- 祇个潜心处,分明古者同。祇个:指祇园。潜心:指专心致志地修行或学习。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祇园这个地方的赞赏之情,认为它就是古人所说的“一心向善、修身养性”的地方。这里的“古者”,指的是古代的人们,他们通过修行和学习来达到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祇园周边的自然景色和诗人对于这个地方的赞美之情。通过对祗园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境界的追求以及对自然和内心的向往。同时,诗中也融入了对古人修身养性的赞美,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