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指陈,最疏最亲。
若谓可见,还带重轮。
月皎于上,水流于下。
彼此非干,应缘何假。
声回响转,垛成招箭。
指喻孰明,标门谁辨。
凡夫见闻,月皎水浑。
心波业识,奔流苦门。
二乘闻见,如镜中面。
对像迷真,渠还未荐。
水澄月映,孤光迥迥。
灭此化城,更须前进。
一月耀天,光吞大千。
森罗顿现,亘尔无边。
齐含宝月,交光廓彻。
非中非外,一多融摄。
毗卢性海,自他无碍。
迷悟悟迷,相亡相在。
一尘百亿,百亿一尘。
奔走尘刹,不动本身。
光亡月落,几人摸索。
四十九年,浑用不著。
丈夫壮志,自有行市。
十字路头,看人失利。
不欣诸圣,不厌凡夫。
拈箕奉帚,跨马骑驴。
若人笑我,我亦笑渠。
更问如何,我不识书。

这是一首描绘佛理的诗歌,通过对水月、声回响转等现象的比喻,揭示了佛教的真理。下面是对这首诗歌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诗句释义:

  1. 标指六偈:指的是六首诗偈。
  2. 水月指陈:用水月来指代佛法的教义。
  3. 最疏最亲:表示佛法既疏远又亲近人世间。
  4. 若谓可见:如果认为可以看见。
  5. 还带重轮:就像车轮一样有重轮之状。
  6. 月皎于上:月亮明亮照耀在上。
  7. 水流于下:水流向下流淌。
  8. 彼此非干:彼此之间没有关系。
  9. 应缘何假:应该因缘而出现。
  10. 声回响转:声音回荡旋转。
  11. 垛成招箭:堆积起来像箭靶一样吸引箭矢。
  12. 指喻孰明:谁能够理解这个比喻。
  13. 标门谁辨:谁能分辨出这个标志。
  14. 凡夫见闻:凡人的所见所闻。
  15. 月皎水浑:月亮明亮但水却浑浊。
  16. 心波业识:心波和业识都是迷惑。
  17. 奔流苦门:如同苦海一般。
  18. 二乘闻见:小乘和大乘的听闻见解。
  19. 如镜中面:如同镜子中的映像。
  20. 对像迷真:面对形象却看不清真实。
  21. 渠还未荐:他还没有被推荐出来。
  22. 水澄月映:水面清澈,月光映照。
  23. 灭此化城:消灭这个虚幻的世界。
  24. 更须前进:需要继续前进。
  25. 一月耀天:一个月光照亮了天空。
  26. 森罗顿现:森罗万象突然展现在眼前。
  27. 亘尔无边:如此广阔无垠。
  28. 齐含宝月:同时包含所有的宝月。
  29. 非中非外:既不属于内部也不属于外部。
  30. 一多融摄:一个包含了许多元素。
  31. 毗卢性海:毗卢是佛教的一种名称,性海是佛法无边的象征。
  32. 自他无碍:自我与他人没有障碍。
  33. 迷悟悟迷:迷惑之后又重新陷入迷惑之中。
  34. 相亡相在:相互之间消失又出现。
  35. 一尘百亿:一尘就是一微尘,百亿则是一个数量级的单位。
  36. 百亿一尘:百亿个微尘。
  37. 奔走尘刹:奔波忙碌于尘世中。
  38. 不动本身:不动自己的本性。
  39. 光亡月落:光辉消失,月亮落下。
  40. 几人摸索:还有几个人在寻找答案?
  41. 四十九年:四十九年过去了。
  42. 浑用不著:全部使用都不需要。
  43. 丈夫壮志:男子汉的豪情壮志。
  44. 自有行市:自己会找到市场。
  45. 十字路头:十字路口。
  46. 拈箕奉帚:拿着扫帚,意思是打扫环境。
  47. 骑驴跨马:骑着驴,跨着马,形容游历四方。
  48. 若人笑我:如果有人嘲笑你。
  49. 我亦笑渠:我也嘲笑他们。
  50. 更问如何:再问有什么方法。
  51. 我不识书:我不懂得书写。

译文:

这首诗通过对比水、月等自然现象来阐述佛法的道理,表达了对宇宙真理的洞察和领悟。它反映了作者对人生、修行和宇宙观的独特见解,以及他对现实和理想的深刻思考。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载体,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真理的精神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