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五月端午节,千妖百怪尽消灭。
艾虎桃符相耳语,摇头不肯向人说。
无端被者主杖子,对众一时俱漏泄。
【译文】
今朝五月端午节,妖魔鬼怪都消灭。
艾虎桃符相耳语,摇头不肯向人说。
无端被者主杖子,对众一时俱漏泄。
【注释】
偈颂四十二首 其十八:
“偈”是梵文音译词,意为诗、歌、曲或韵文。“颂”指赞咏或歌颂。本题中的“偈”指佛教的颂文。偈颂即佛经中的颂诗。此题中“偈”字当为“颂”字之误。这首诗就是一首五言律诗。
今朝:今天。端午: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传说这天有屈原投江,百姓划龙舟以驱疫鬼的故事。
千妖百怪尽消灭:形容端午节时,人们通过赛龙舟等活动,驱邪除灾,使一切妖魔鬼怪全部消失。
艾虎桃符:端午节习俗,用艾叶和雄黄熏门庭,挂上桃木符来辟邪。此处指代端午节的习俗。
耳语:私下里悄悄交谈。
摇头肯(kǒng)向人:表示不愿让人知道。肯向人:愿意让人知道。
被者:遭受惩罚的人。主杖子:主持刑罚的人,即法官。杖子:棍棒。
漏泄:泄露。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端午节时的场景。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历史悠久。在这一天,人们通过赛龙舟、挂桃木符等习俗来驱邪除害,迎接神灵的到来。这首诗通过对这一习俗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人还通过描绘人们在端午这一特殊日子里的表现,表达了对公正、公平的期待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