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居闲厌华屋,一官江海辞羁束。
端能有志学渊明,数板垣墙营小筑。
榜名容膝雅所宜,寄傲南窗聊自足。
祖宗承平逾百年,胄绪蕃衍如云烟。
敦诗阅礼不胜数,人物似君尤卓然。
论文讲蓺未易料,虚己下士常折旋。
忆昔初逢大梁下,风味向人如倒蔗。
苦遭猿鹤促还山,回首相望惊百舍。
谁言江路渺云涛,一舸春风重命驾。
【注释】
都监:宋代地方官名。崇班:高官。容膝庵:即“容膝斋”。赵思正的住所。一官:指在江海之地做官。辞:放弃。华屋:富丽堂皇的建筑。端能:端明公,赵思正的号。有志学渊明:意即效仿陶潜。渊明:陶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数板垣墙营小筑:意即建了一座简陋的小房子。榜名:挂名。容膝:形容房屋狭窄。雅所宜:很合适。寄傲:寄托傲骨。南窗:南方的窗户。聊自足:聊以自慰。祖宗:本家祖先。承平:太平盛世。逾百年:超过一百年。胄绪:本家的后代。蕃衍:繁盛、繁衍。敦诗:研习经典诗歌。阅礼:学习礼仪制度。不胜数:数不清。人物:这里指人才。卓然:出众突出。论文讲蓺:讨论文章技艺。未易料:不容易预料。虚己:谦虚。下士:对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谦称。折旋:周旋、应对。忆昔:回忆过去。初逢:初次见面。大梁:开封府城名。风味:情调。向:对着。倒蔗:比喻人的风采。苦遭:不幸遭遇。猿鹤:传说中会飞的动物。促还山:催促回乡。百舍:一百里。谁言:谁说。江路渺云涛:江上路远且险象环生如云浪般汹涌。一舸春风:一只小船乘着温暖的春风。重命驾:重新起航。【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过都监赵思正崇班容膝庵时所作,表达了作者怀念赵思正,赞美赵思正的品格和才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赵思正的思念之情,全诗感情真切,意境深远。
开头两句:“公子居闲厌华屋,一官江海辞羁束。”诗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自己从繁华的京城回到江海边的一个小镇上,过着闲居的生活,远离了官场上的纷争与羁绊,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第三四句:“端能有志学渊明,数板垣墙营小筑。”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志向,他决心效仿陶渊明,隐居于山林之中,过一种清静无为的生活,并在此建了一座简陋的小房子,以此来寄托自己的傲骨和情感。
第五六句:“榜名容膝雅所宜,寄傲南窗聊自足。”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自己的生活环境,他在南窗下挂了一个“容膝”的牌子,以此表达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接下来七八句:“祖宗承平逾百年,胄绪蕃衍如云烟。”诗人感叹本家族的子孙众多,如同天上的云烟一样,不断繁衍发展。
第九十句:“敦诗阅礼不胜数,人物似君尤卓然。”诗人称赞赵思正的才艺和学识,他能够研习经典诗歌,了解礼仪制度,而且他的才华出众,与众不同。
最后十一二句:“论文讲蓺未易料,虚己下士常折旋。”诗人表示,对于赵思正的才能和品质,自己难以预料,他总是谦虚地对待他人,善于与人交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本家族的怀念之情,又赞美了赵思正的才华和品德。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以及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