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无数,李花无数。
若向这里活眼不开,平地上死人更是无数。
去年踏青人今年不来,今年上坟底明年何处。
日月急如梭,生死无定据。
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干要求逐句进行赏析。本诗是一首哲理诗,主要写人生易逝,应珍惜光阴,及时行乐。

前四句为第一段。首句“桃花无数”,诗人以桃花喻春光,点明时间正值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春暖花开,正是人们赏花踏青的好时节。第二句“李花无数”紧承上文,进一步渲染气氛,突出主题,说明春天的花儿多得数不胜数,令人赏心悦目。第三句“若向这里活眼不开”,诗人用设问手法,指出如果只顾赏花,不留心观赏周围的景物,那么眼前美丽的春花就会失去应有的意义。这两句运用了反衬的手法:春花与活眼相对照,突出人要睁大眼睛去欣赏眼前的美好春色,否则就会错过良机。第四句“平地上死人更是无数”运用比喻,将“平地上死去”的人比作春天里的“桃花”“李花”,说明人死如花落,春归人未回,来年春又到,明年花更开,因此活着的人更应该珍惜光阴,及时行乐。

第五至第八句为第二段。“去年踏青人今年不来”,诗人用反问手法,指出去年踏青的人今年没有来,而今年来踏青的人明年也许不会再来了。“今年上坟底明年何处”,诗人以“上坟”暗喻“踏青”,进一步说出了“上坟”的人明年也无处可寻的悲哀之情。“日月急如梭,生死无定据”,诗人感叹时光飞逝,生命无常,无法捉摸,从而告诫人们,应当珍惜时光,及时行乐。

后六句为第三段。诗人在这一段中,首先以“谨白参玄人”点明自己的身份,即一名追求真理的人。接着,他以“光阴莫虚度”直抒胸臆,告诫人们,不要浪费光阴,不要虚度青春。最后一句“莫负此生身”,既是对前面“莫虚度”的总结,又是对自己行为的肯定。

【答案】

示例1: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描写桃花和李花的盛开,表达了人的生命像春花一样易逝的道理。

示例2:这首诗是一篇哲理诗。诗人通过对时间的描绘,抒发出人应抓紧时间,及时享乐的感慨。

示例3:这首诗是一首咏时序的抒情诗。诗人借桃花和李花的开放来表现时间的流逝,劝勉人们珍惜光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