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么随流去,如何庆佛生。
飘零嗟劫浊,湔洗俟河清。
托讽知无益,谗谀又不情。
韶阳奉尘刹,不荐一杯羹。

【注释】

四月初八:四月八日为佛诞日,称”佛生”。

只么随流去: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因此说万物皆空。

如何庆佛生:佛诞日本应喜庆,但诗人却觉得一切都像流水一样无根可寻,所以感叹佛诞节也如流水一般,没有什么值得庆贺的。

飘零嗟劫浊:诗人感慨人世间一切都是虚幻不实,如同劫尘一样污浊。

湔洗俟河清:湔洗,洗刷。等待黄河水清,比喻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洗净心中的污垢,恢复本来面目。

托讽知无益:讽刺是一种无奈的寄托和表达。

谗谀又不情:谗言、阿谀之言是虚伪的,与真情无关。

韶阳奉尘刹:在春光明媚的时候,向寺庙献供品以祈福。

不荐一杯羹:不献上一点贡品。

【赏析】

这是一首咏佛诗,全诗抒发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感叹以及对佛法的敬仰之情。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佛法的敬仰之情。

首联“只么随流去,如何庆佛生”是全诗的总纲,通过“只么随流去”来表达世事无常,一切都如流水一般没有固定的形状和方向,而“如何庆佛生”则是在感叹佛诞节也如此,一切都显得那么虚无缥缈。诗人用这种反衬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慨。

颔联“飘零嗟劫浊,湔洗俟河清”是全诗的重点部分,诗人在这里通过对“飘零”和“湔洗”两个词语的运用,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事的无奈和期待。“漂零”一词形象地描绘了人世间的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幻,而“劫浊”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变化是无常的。“湔洗”一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期望,希望能够有朝一日能够洗净心中的污垢,恢复本来面目。

颈联“托讽知无益,谗谀又不情”是全诗的关键所在,通过“托讽”、“谗谀”和“不情”三个词语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于虚伪言论的反感和批判。诗人在这里指出,那些虚伪的言论和阿谀奉承的行为都是毫无根据的,与真情无关。

尾联“韶阳奉尘刹,不荐一杯羹”是全诗的总结,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无奈和对于超脱的追求。诗人在这里以春光明媚的时节为背景,向寺庙献供品以祈福,但是诗人并不打算献上一点贡品。这个细节既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也表现出了他对于超脱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于佛法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