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水绿针抽,田低水退流。
未饥先作午,图饱预占秋。
井远瓶罂重,陂荒茧栗浮。
静思田舍乐,却为素餐羞。
【注释】:
- 刺水:指用竹竿或木棍等在稻田中插秧。绿针抽:指插秧时,稻苗被扎得弯弯曲曲的,像绿色的线。田低水退流:指田里的水逐渐减少,水流也变浅了。
- 图饱:指为了吃饱而提前准备好粮食。预占秋:指预先准备收割后用来充饥的食物。
- 瓶罂:指陶制的酒器。重:指沉重。陂:池、坑洼地。荒:荒芜。茧栗:蚕茧和栗子,泛指粮食作物。浮:漂浮。
- 素餐:不劳而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乡间田野劳作时所写,描绘了他亲自下田插秧的情景。诗中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艰辛与乐趣,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敬意以及对不劳而获的鄙视之情。
首句“刺水绿针抽”,形象地描绘了插秧时的情景。“刺水”是指将竹竿或木棍插入水中,以固定秧苗;“绿针抽”则是形容插秧时,稻苗被扎得弯弯曲曲的,像是绿色的线一样。这句描绘了田间的景色,为接下来的诗句打下了基础。
次句“田低水退流”,进一步描绘了田间的景象。随着水的退去,田地渐渐露出了水面,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的“田低”和“水退流”都表现了农田因季节变化而产生的变化,为整首诗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接下来的诗句“未饥先作午,图饱预占秋”,则更加突出了农民们对于收成的重视。他们不仅为了填饱肚子而劳作,更是为了收获更多的粮食来应对可能到来的困难。这种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然的敬畏让人深感敬佩。
最后两句“井远瓶罂重,陂荒茧栗浮”,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生活状态。由于距离水源较远,需要使用沉重的容器来提水;而田地荒芜,粮食作物也无法生长,只能漂浮在水面上。这些细节的刻画,使得整首诗的画面更加生动,也更能体现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场景和他们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爱之情。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的尊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