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俗无如退,荣身岂俟官。
不知狙喜怒,聊问竹平安。
恶曲麾圆器,希同即异端。
十虚无四壁,冷眼要人看。
【注释】:
医俗:医治世俗的陋习。
狙喜怒:狙猴,一种灵巧的小动物,喜怒无常,比喻人的行为变化无常,难以捉摸。
希同即异端:指儒家所主张的正统儒学,与佛家、道家等其他宗教派别相对。
十虚无四壁:形容生活简朴,没有多余的东西,就像墙壁一样空荡荡。
冷眼:形容冷静而客观地看待事物。
【赏析】:
这首诗是刘漫堂寄给宜兴的朋友谢宜兴三首诗歌中的一首,表达了诗人对世俗陋习的批评以及对个人行为的反思。
诗的前两句“医俗无如退,荣身岂俟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世俗陋习的不满。他认为,治疗世俗的陋习比追求功名更加重要。这里的“退”可以理解为避世隐居,不再参与官场争斗。诗人认为,追求个人的功名地位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应该追求内心的修养和道德的提升。
诗的后两句“不知狙喜怒,聊问竹平安”,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的行为变化无常的感慨。他认为,人们的行为变化无常,很难捉摸,就像狙猴一样喜怒无常。这里,诗人通过狙猴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变化无常。同时,诗人还询问竹子是否平安,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诗的最后两句“恶曲麾圆器,希同即异端”,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不同宗教派别的批判。他认为,佛教中的善行和美德才是真正的宗教精神,而不是像儒家所说的那样追求功名地位。这里的“恶曲”可以理解为不良的宗教教义,而“希同”则是指儒家所主张的正统儒学。诗人认为,真正的宗教应该是追求善行和美德的精神世界,而不是像佛家、道家等其他宗教派别那样的名利之争。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陋习的不满和对个人行为的反思,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不同宗教派别的批判态度。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