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耳诬墙壁,无声谤瑟琴。
一机才破敌,何处弗知音。
澹墨微茫古,哀丝夭阏沈。
天风号万籁,终始不曾喑。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语言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响山阁”是诗题,点出了全诗所要表现的主题。“有耳诬墙壁,无声谤瑟琴。”“有耳”指有人故意诋毁或诽谤,“诬墙壁”即诽谤别人;“无声”“谤瑟琴”即没有声音,但诋毁别人的名声却传得很快很远。这里以喻手法写诗人自己,表明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持操守的坚定态度。“一机才破敌,何处弗知音。”“一机”比喻自己的作品,“知音”即赏识自己作品的人。诗人以“破敌”比喻自己作品受到人们赞赏,“知音”比喻自己作品得到人们的赏识。表达了诗人渴望知己朋友的思想感情。“澹墨微茫古,哀丝夭阏沈。”两句写景。淡墨微茫,写出了山阁的古老;哀丝,用瑟琴的声音形容山阁的静谧。这两句写景,为下文写人作了铺垫。“天风号万籁,终始不曾喑。”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生动地描绘出风在吹奏着各种乐器时发出的声音,形象地表现出诗人不畏邪恶的坚强意志。

【答案】

①这首诗是一首寓言体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诗人以“响山阁”自况,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持操守的坚定态度。②首联“有耳诬墙壁,无声谤瑟琴。”:有耳朵的诬蔑墙壁,没有声音的诽谤瑟琴。这是诗人自比,表示诗人不愿同流合污、保持操守坚定的态度,同时暗示了诗人的作品将会受到人们的赞誉。③颔联“一机才破敌,何处弗知音?”:一机才能突破敌人,哪里找不到知音呢?这是作者自我表白,希望他的诗文能被世人所理解、赏识。④颈联“澹墨微茫古,哀丝夭阏沈。”:淡墨微茫古色古香,哀丝夭折郁郁寡欢。这两句描写山阁的景色,渲染山阁的清幽,衬托山阁的孤高、清冷、寂寞之感,同时也暗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悲凉之感。⑤尾联“天风号万籁,终始不曾喑。”:天空中狂风呼啸万籁俱寂,终始不曾沉默。这两句诗人把狂风喻作自己,表明了自己不畏邪恶的坚强意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