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拍苍柄顶春寒,诗史题名胜得仙。
剪出鳞皴仍节节,何曾拥肿到便便。
更无曲处连黄壤,只欠横枝架老禅。
来岁子鱼分树艺,檐前清影赋联绵。

移棕榈次蓬山兄韵

丛拍苍柄顶春寒,诗史题名胜得仙。

剪出鳞皴仍节节,何曾拥肿到便便。

更无曲处连黄壤,只欠横枝架老禅。

来岁子鱼分树艺,檐前清影赋联绵。

  1. 移棕榈次蓬山兄韵:此句取自宋代诗人林逋的《移棕》一诗,表达了对棕榈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在这首诗中,作者以棕榈为比,描绘了棕榈的形象,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和赞美。
  2. 丛拍苍柄顶春寒:这句诗描述了棕榈的茎干挺拔、苍劲有力的特点。”丛拍”一词描绘了棕榈茂盛的样子,”苍柄”则形容棕榈的茎干颜色深绿,如同苍天的云朵一般。”顶”字形象地描绘了棕榈的顶端部分,暗示着它的高度和壮观。而”春寒”则描绘了春天时节的寒冷气息,与棕榈的生机勃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 诗史题名胜得仙:这句诗借用了中国古诗中的意象,将棕榈比作诗史中的名胜,意味着棕榈在诗歌中占有崇高的地位。”胜得仙”则暗示着棕榈的高雅和超凡脱俗,仿佛是仙人的化身。这种比喻既赞美了棕榈的外形特征,又赋予了它丰富的文化内涵。
  4. 剪出鳞皴仍节节:这句诗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棕榈的叶片比作鳞片般细腻,并突出了其坚韧的特性。”节节”一词则强调了棕榈叶片的层次感,每一片都如同一节一节的树枝,展现出独特的美感。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棕榈的形态美,还表现了作者对其坚韧品质的赞赏。
  5. 何曾拥肿到便便:这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强调了棕榈叶片的自然之美。”拥肿”一词通常用来形容物体过于膨胀或臃肿,而在这里则是用来形容棕榈叶片的形状饱满、圆润。”便便”则是一种方言词汇,形容东西过于庞大或者笨拙。这种对比既突出了棕榈叶片的独特之处,也传达了作者对其简洁自然的赞美。
  6. 更无曲处连黄壤: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棕榈叶片的自然之美。”曲处”一词指代的是叶子边缘弯曲的地方,而”黄壤”则是指肥沃的土地。这句话意味着棕榈叶片的边缘虽然有些弯曲,但却与周围的土地融为一体,形成一幅和谐的画面。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棕榈叶片的美丽,还表现了自然景观的协调与统一。
  7. 只欠横枝架老禅:这句诗运用了禅宗文化的元素,将棕榈与禅宗思想相结合。”横枝”一词形容了棕榈枝条的伸展姿态,而”老禅”则暗示着禅宗中的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虽然棕榈本身没有太多华丽的装饰,但它却能给人一种平和、恬淡的感觉,让人联想到禅宗中追求的内心宁静与超然。这种结合既体现了作者对棕榈的深刻理解,又展现了他对禅宗文化的认同。
  8. 来岁子鱼分树艺:这句诗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憧憬。”子鱼”一词可能指的是某种吉祥物或象征,而”分树艺”则意味着将来会有机会从事园艺方面的工作。这句话暗示着作者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和期待,愿意投身于园艺事业,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这种期待既展现了作者对未来的积极态度,也体现了他对园艺工作的热爱和执着。
  9. 檐前清影赋联绵:这句诗描绘了棕榈树下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檐前”一词指的是屋檐下方的位置,而”清影”则形容了阳光照射下的影子显得清晰而明亮。”赋联绵”则暗示着棕榈树下的景致如诗如画,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这句话通过描绘棕榈树下的美景,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氛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魅力。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棕榈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而美丽的形态,以及与其相关的文化背景和意境。诗人巧妙地运用拟人化、对比和联想等手法,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韵味。同时,通过描绘棕榈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诗句中的意象丰富、含义深刻,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