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雠稽古暂专城,孰愈金莲夜直频。
风月平分与宏放,江山多助到清新。
乡来素练江犹净,近日芳池草又春。
想见尊前酬别乘,武夷山下付衣人。
【注释】
乐雠(chōu)稽古:指勤于校订史籍、研究古事。
孰:谁。
金莲夜直:指皇帝夜晚临朝听政。
风月平分:指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自然景色美好。
宏放:指心胸开阔,气度恢宏。
清新:指国家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宁。
素练江:指江河清澈。
芳池草:指草木茂盛。
尊前:指饮酒之时,也指朝廷。
武夷山:在福建武夷山。
衣人:指诗人自己。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篇咏物诗。诗中通过咏物抒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开头两句写诗人与陈中书同赴宣城任职,暂居城中,他勤于校订史籍、研究古事。“稽古”是校订的意思,“专城”就是专守一城,即驻守宣城。“金莲夜直”,指皇帝夜晚临朝听政。“谁愈金莲夜直频?”意为“谁比得上皇帝深夜临朝?”这一句是说,自己虽为文职人员,但日夜兼程地到宣城来,是为了尽自己的一份职责。“孰愈”即“孰与”,表示反诘,意思是“哪比得上”。
中间四句描写了宣城的自然风光和政治清明。“江山多助到清新”,“清”字写出了宣城的山水之美;“多助”则表明了宣城的政治环境好。“到清新”三字,用来形容国家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宁,社会风气良好。“江山多助”和“到清新”都是说宣城的好。“到”是达到之意,说明宣城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氛围之好,达到了令人心旷神怡的程度。
最后四句写诗人与陈中书在酒宴上畅饮欢谈。“想见尊前酬别乘”,“想见”的意思是“希望看见”。“尊前”是酒宴之前,“别乘”即别驾,是地方上的高级官吏。诗人在酒宴上与陈中书畅谈,彼此之间情意相投,十分投合,因此希望陈中书能继续留在宣城做官。而他自己则准备回到家乡去了。“武夷山下付衣人”,武夷山在福建,在陈中书的故乡。“付衣人”,是指诗人自己准备回到故乡去,把自己的衣服送给故乡的人。这四句是说,诗人与陈中书在酒宴上谈得高兴时,就想到要离开宣城回乡去,而陈中书也要回到故乡去了。于是他们相约以后再见。
这首诗是送别诗,又带有咏物意味。诗人在这首诗里通过对宣城的山水、自然和人情的描述,来表达对朋友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