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皮重复裹莓苔,不见君王过沛来。
好处莫非前辈道,后生知是几时栽。
阴分背乡青如旧,心愈刚明死弗灰。
却恐登坛骚雅绝,亭亭似把碧油开。
长兴大雄寺陈朝桧
霜皮重复裹莓苔,不见君王过沛来。
好处莫非前辈道,后生知是几时栽?
阴分背乡青如旧,心愈刚明死弗灰。
却恐登坛骚雅绝,亭亭似把碧油开。
注释:
霜皮:指树皮因受霜雪而变得粗糙。
莓苔:泛指草木生长的土壤。
沛:古邑名,在今江苏徐州县东南。
前辈:古代的高人隐士。
几时:何时。
阴分:阴气所聚之处,这里指树干上。
碧油:即翠绿的树叶。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一棵桧树的外貌和精神。全诗四句,每句都是对桧树特点的描绘,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感慨。
首联“霜皮重复裹莓苔,不见君王过沛来。”描绘了桧树的外观。霜皮是指树皮上的冰层,重复裹莓苔则形象地表达了桧树四季常绿的特点。然而,即使如此美丽的桧树,却没有人能见到曾经的君王经过这里。这一句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桧树的美丽与无人欣赏的现实。
颔联“好处莫非前辈道,后生知是几时栽?”进一步描绘了桧树的精神内涵。这句话表达了桧树的品质高尚,如同前辈一样有着深厚的底蕴和修养。同时,也暗示了桧树的生长过程需要时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对桧树坚韧不拔、历经沧桑仍能保持本色的赞美。
颈联“阴分背乡青如旧,心愈刚明死弗灰。”则是对桧树生命力的进一步赞美。这里的“阴分背乡”指的是桧树的树干部分,它虽然远离了故乡,但却依然保持着青色,仿佛不曾改变。而“心愈刚明死弗灰”则表达了桧树即便在死亡面前也毫不动摇,始终保持着刚毅和光明的品质。这是对桧树坚强不屈、永不放弃精神的高度赞扬。
尾联“却恐登坛骚雅绝,亭亭似把碧油开。”则是诗人的感慨之情。这里的“登坛”可能是指参加某种仪式或庆典,而“骚雅绝”则表达了诗人对桧树在文化传承中的独特地位的认可。最后一句“亭亭似把碧油开”则是用比喻的手法来形容桧树的挺拔和美丽。
这首诗通过对桧树的描绘,展现了桧树的美丽、坚韧和高贵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桧树的赞美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