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官曾读颂中兴,符竹将分第二灯。
一气所钟清似镜,十成相肖澹于僧。
红栽水玉不多日,碧数雾鬟无数层。
台上只教猿自啸,秦箫虽美弗同登。
”`
酬盘隐别驾 其二
随官曾读颂中兴,符竹将分第二灯。
一气所钟清似镜,十成相肖淡于僧。
红栽水玉不多日,碧数雾鬟无数层。
台上只教猿自啸,秦箫虽美弗同登。
注释:
- 随官曾读颂中兴:跟随官府工作期间曾学习歌颂中兴时期的诗文。
- 符竹将分第二灯:“符”指道教符箓,“竹”指道士的法杖;“将分”是即将分开的意思,“第二灯”指的是道教炼丹时的一种象征。
- 一气所钟清似镜:形容事物纯净无暇,如同明净的镜子。
- 十成相肖淡于僧:形容事物的相似程度达到了极致却又显得朴素如僧。
- 红栽水玉不多日:红色的花朵和晶莹的水玉(比喻珍贵之物),在不多的日子里绽放与凋零。
- 碧数雾鬟无数层:形容女子的头发黑如墨色,层层叠叠,像雾一般飘渺。
- 台上只教猿自啸:形容山上只有猴子自由自在地发出叫声,没有人去管它。
- 秦箫虽美弗同登:虽然有美妙的音乐,但最终不能和高雅的诗歌一起被人们接受或者登上大雅之堂。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随官期间的生活和感悟。首联“随官曾读颂中兴”,表达了诗人在官府工作时,通过阅读关于中兴时期的作品而获得的精神滋养。颔联“符竹将分第二灯”,通过道教的符号“符”和法器“竹”来象征修行者的象征,同时也暗示着道教炼丹的过程,其中“第二灯”是炼丹中的重要步骤。颈联“一气所钟清似镜,十成相肖淡于僧”,进一步强调了作品的纯洁性和高洁性,以及诗人对这些品质的追求。尾联“台上只教猿自啸,秦箫虽美弗同登”,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艺术的独特见解,认为只有最质朴的事物才能与诗歌相得益彰,而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则无法与之相比。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哲学和艺术追求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