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寂寞无人问,不为无人不谨初。
犹有两花藏叶底,隙檐三见月如梳。

【注释】

圆:指月亮;不归:指月出后不再出来。兰:这里指兰花,一种香花;两花:指桂花,一种香味浓郁的花卉。隙檐:指屋檐下的空间。

【赏析】

《春宵》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以“春”为题,写春夜月色和月中桂花、兰花的幽美。全诗用比兴手法,把明月拟人化,赋予其人格特征,描绘了一幅幽美的画卷,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首句“圆无外一春不归兰犹有花”,意为“月亮圆圆的没有离开,但春天已经过去,兰花还有花可以欣赏。”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月亮虽然在天空中明亮地照耀,但它不会离开天空,因为它是永恒的。春天虽然过去了,但春天的景色依然美丽,比如兰花的芬芳。这句诗通过对比来强调月亮和春天的永恒性,表达了诗人对永恒美好事物的赞美和追求。

颔联“一春寂寞无人问,不为无人不谨初。”意为“整年孤独寂寞没有人问津,不是因为没有人关注,而是因为我谨慎地保护自己的本性。”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虽然我整年孤独寂寞没有人问津,但这并非是因为我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而是因为我一直在小心谨慎地保护自己的本色。这里的“谨初”指的是谨慎地保持自己的本心,不被外界影响。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我坚守和保护的态度,以及对于保持本色的重视。

颈联“犹有两花藏叶底,隙檐三见月如梳。”意为“还有两朵花藏在叶子下面,偶尔从屋檐下窥视月色,就像被梳理过的发丝。”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虽然我整年孤独寂寞没有人关心,但我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本色,就像藏在叶子下面的两朵花一样。偶尔从屋檐下看到月光,就像被梳理过的发丝一样美丽。这里的“两花”指的是兰花,“隙檐”指的是屋檐下的空隙,而“月如梳”则形象地描述了月光像梳子一样梳理着树叶的景象。这句诗通过比喻和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的意境优美,情感深沉,通过月亮和春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永恒美好的追求和向往。同时,诗人也通过自我坚守和保护的态度,展现了他对自我本色的坚持和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