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中素蕴独晶晶,异质潜分付目成。
泐尽烧痕犹反照,菱花多是用常明。
【注释】赵两山:人名。将军木石镜:指唐白居易《木石论》中的“木石之论”。玲珑水:即杭州灵隐寺的“灵隐飞来石”。净土寺:《宋史·地理志》载,灵隐寺在飞来峰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友人赵两山观木石镜后的有感而作。诗中既赞美了木石镜的晶莹剔透,又赞赏了灵隐寺的幽静,还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首句“坚中素蕴独晶明”,意思是说,这块木头和石头虽然质地粗糙,却能发出晶莹的光芒。“素”指朴素、质朴、无华,“中”指内心或本质,这里指的是内在品质。“晶明”则是指光彩夺目、晶莹剔透。这句话通过比喻的方式,赞扬了木石镜的材质虽然朴素,但能够发出如此耀眼的光芒;同时也隐喻了诗人自身的品质虽然平凡,但却具有独特的光辉。这种品质的闪光,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第二句“异质潜分付目成”,意味着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联系。这里的“异质”可以理解为与众不同的品质或特质,而“付目成”则是指在观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某事物的理解和认同。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不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认识。诗人认为,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联系和融合,才使得木石镜能够呈现出如此美丽的景观。因此,诗人对于这种联系和融合充满了向往和期待。
第三句“泐尽烧痕犹反照”则是诗人对木石镜表面光滑、反射光线的能力进行了描写。这里的“泐尽”可以理解为磨损殆尽,而“反照”则是指反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使经过了长时间的磨损,木石镜的表面仍然能够保持光滑的反射效果。这反映了木石镜的坚韧不拔和经久耐用的特点。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
最后一句“菱花多是用常明”则是在赞美灵隐寺的宁静与和谐。这里的“菱花”可以指代佛门中的莲花,也可以理解为佛教的象征。而“用常明”则是指永远明亮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灵隐寺就像一块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了人们的心灵。这不仅是对灵隐寺美丽景色的赞美,更是对灵隐寺精神内涵的肯定。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木石镜的美丽、灵隐寺的宁静以及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欣赏和怀念,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人文之韵以及对生活真谛的追求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