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负平生识湛庵,只今又与阿戎谈。
须知父子不传底,岂在南询五十三。
诗句原文:
自负平生识湛庵,只今又与阿戎谈。须知父子不传底,岂在南询五十三。
译文:
我自负于平生对湛庵的了解,现在又能与阿戎谈论。要知道父亲和儿子的学问不能直接传授给他人,更何况五十三篇的内容呢?
注释:
- 湛庵:这里指的是湛然禅师的住所,也是指湛然禅师本人。
- 阿戎:可能是指一个僧人或者学者,也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者熟人。
- 父子不传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父子之间的学问是不能直接传授给他人的。这里的“底”可能是错别字,应该为“道”。
- 南询五十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关于五十三篇的内容,需要南询才能得到答案。
- 释居简(1164-1246):宋代诗人,字敬叟,号北碉,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一说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峯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碉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有《北碉文集》《北碉诗集》。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著名诗人释居简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湛然禅师及其学说深深的敬意和理解。首句“自负平生识湛庵”表明了作者对湛然禅师的崇敬之情,认为自己虽然未能亲自见到湛然禅师,但通过其他途径已经能够了解其学问。接下来的“只今又与阿戎谈”则描绘了一种情景,即现在的自己有机会再次与湛然禅师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这里的“阿戎”很可能是指一位学者或者僧侣。最后一句“须知父子不传底,岂在南询五十三”,则是强调了父子之间学问无法直接传授给他人的观点。这里的“南询五十三”可能是指一种神秘的力量或知识,只有通过特殊的途径才能获得。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湛然禅师以及其学说的深深敬意和理解,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佛教经典的深入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