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千里剑门路,十五六僧方外人。
拟欲大家携手去,为伊公验不分明。
【注释】
①手轴:即手卷。
②剑门路:指剑门关一带的道路,也泛称剑门险要之地。
③“拟欲”句:打算和大家一起去。
④“为伊”句:因为那和尚(方外)的相貌不清,不能确定他是不是真正的罗汉。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剑门关与友人告别时,有感于佛家所谓“色空不灭”之理,故以十六罗汉自比,并借题发挥,抒写了自己对朋友归乡的依依情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首句“七八千里剑门路”,点出送别的地点和道路,为后文的送别作铺垫。“十五六僧方外人”,这两句是说:我和你都是十五、十六岁的僧人,我们都是修行的方外人。“拟欲大家携手去,为伊公验不分明。”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点,也是难点。这里用一个“拟欲”和一个“为伊”来表达两种不同的态度。“拟欲”二字表明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两人一起并肩作战,生死相依,共同抗敌,这是“拟欲”一词所体现的精神实质。而“为伊公验不分明”中的“为伊”二字则表明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疑惑。诗人与友人同处江湖,却因“公验”一事产生了隔阂,这使诗人深感遗憾和痛心。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失望,而是更加坚定地与友人一起并肩作战,共同抗敌。这种精神风貌值得后人学习。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颇具特色。首先,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如在首句中,诗人将离别的场景描绘得如同七、八千里之遥的剑门关道一般漫长而险峻,让人感受到离别的艰难和痛苦。其次,诗人在表达情感时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如在最后两句中,诗人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和对未来的担忧。此外,诗中还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手法。如在第二句中,诗人将自己与其他两位僧人相比,通过对比来突出自己的特点。同时,诗人还将这种特点与“公验”之事联系起来,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