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兆三回白,祥开嗣岁春。
精求方恳恳,悬应忽逡逡。
化母非无待,玄冥却有神。
夜窗疑是月,晓砌不生尘。
麰麦占年熟,郊原见日新。
柳塘吹漠漠,银浦剪缤缤。
鹤干胜寒重,猿枝撼落频。
折腰嗟劲节,低首吊苍鳞。
池草生吟思,溪梅寄远人。
不知吟啸地,何似灞桥亲。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嘉祐的作品,全诗如下:
雪中寄赵湖州容斋
庆兆三回白,祥开嗣岁春。
精求方恳恳,悬应忽逡巡。
化母非无待,玄冥却有神。
夜窗疑是月,晓砌不生尘。
麰麦占年熟,郊原见日新。
柳塘吹漠漠,银浦剪缤缤。
鹤干胜寒重,猿枝撼落频。
折腰嗟劲节,低首吊苍鳞。
池草生吟思,溪梅寄远人。
不知吟啸地,何似灞桥亲。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庆兆三回白,祥开嗣岁春。
“庆兆三回白”指的是大雪纷飞的景象,白色的雪花像兆头一样不断落下。而“祥开嗣岁春”则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到来,春天的气息渐渐显现。这是对新春的祝福和期盼。精求方恳恳,悬应忽逡巡。
这里的“精求”可能是指对于某种目标或事物的追求,而“悬应”则意味着期待或盼望某件事情的发生。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并不如人所愿,显得有些迟疑和犹豫。这可能是诗人对于自己或他人的期望与现实的落差所产生的感慨。化母非无待,玄冥却有神。
“化母”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大自然或者神灵,而“玄冥”则是古人认为的一种神秘力量,能够主宰万物生死。诗人感叹大自然或神灵的存在,但同时也感到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使得一切都在它的掌控之下。夜窗疑是月,晓砌不生尘。
夜晚的窗户仿佛是月亮,而清晨的台阶上却没有灰尘。这是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深深喜爱和敬畏之情。麰麦占年熟,郊原见日新。
“麰麦”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庄稼,而“年熟”则是指庄稼丰收的意思。诗人通过对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的观察,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和对农业发展的关注。柳塘吹漠漠,银浦剪缤缤。
柳树成荫的小池塘,水波荡漾,如同被风吹拂一般;银色的河流,如同剪刀一样裁剪着周围的景色。这是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之情。鹤干胜寒重,猿枝撼落频。
鹤的翅膀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而猿猴的树枝因为风的原因而频繁地摇动,让人感到一种生命力的顽强。这是诗人对动物的生动描绘,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他对生命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折腰嗟劲节,低首吊苍鳞。
“折腰”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弯腰低头的意思,而“苍鳞”则是指巨大的鱼鳞。诗人感叹自然界中那些坚韧不拔、不畏艰险的生命,他们的存在给人们带来了勇气和力量。池草生吟思,溪梅寄远人。
池边的草丛中生长着绿色的小草,而溪边的梅花则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诗人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知吟啸地,何似灞桥亲。
“吟啸”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吟咏歌唱,而“灞桥”则是古代长安通往东都洛阳的必经之路。诗人不禁感慨道,不知道在这样的地方吟咏歌唱,是否比得上在灞桥边的那种亲切感。这是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深沉表达,也是对美好记忆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