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斗粟,不暇春作糜。
宁受藜苋诳,不忍刚肠嘶。
要果天下腹,吾饥吾敢辞。
长愿饱者饱,毋使饥人饥。

【注】藜苋:一种野菜。刚肠:形容心肠坚硬,不易屈服。

译文:

我有一斗米,来不及做糜子吃。

宁可忍受饥渴的折磨,不愿听到肠鸣的痛苦声音。

要想天下人都能吃饱饭,我饿的时候怎么能推辞?

我希望那些吃饱的人也去帮助饿的人,不要让饥饿的人受饥饿之苦。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劳动人民,使广大人民生活极端困苦的诗。诗人以“贷粟”为题,从自己“有一斗粟”开始写起,说明他虽然有粮食可以救济灾民,但因为要种田,不能拿出粮食来赈济灾民;接着,他又想到自己如果受了这样的恩惠,就要忍饥挨饿,所以宁肯受饥也要保全自己的清白和尊严。最后,诗人又想到,如果天下人都能饱食,那么自己也就不会感到饥饿,因而敢于接受这救济。这种对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封建统治者的谴责,充分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实况,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