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阴留云云不留,楼在五云之上游。
青天一握净如洗,好山四面清涵秋。
主人亦有大白浮,揖逊群峰相献酬。
岩中野逸皆名流,农隙颇复登临不。
何当天风吹袖寒飕飗,披衡跨霍迤逦昆崙丘。
悠悠按辔双龙湫,泠然为君上上头。
楼头风物须盟主,风骚之外吾无取。
猛拍阑干抚寥泬,不问青天问华月。

揖山楼

溪阴留云云不留,楼在五云之上游。

青天一握净如洗,好山四面清涵秋。

主人亦有大白浮,揖逊群峰相献酬。

岩中野逸皆名流,农隙颇复登临不。

何当天风吹袖寒飕飗,披衡跨霍迤逦昆崙丘。

悠悠按辔双龙湫,泠然为君上上头。

楼头风物须盟主,风骚之外吾无取。

猛拍阑干抚寥泬,不问青天问华月。

【注释】

①揖山楼:在浙江绍兴的兰亭。兰亭是晋代王羲之《兰亭序》所书之地。

②溪阴:指兰亭周围溪水环绕的环境。

③五云之游:传说古代有五位仙人乘彩云从东晋时飞来,到兰亭聚会饮酒作诗,后人便把兰亭称为“五云楼”。

④青天一握:形容天空湛蓝、碧透。

⑤好山:美丽的山峦。

⑥大白:泛指美酒。

⑦揖逊:推让。

⑧昆崙丘:昆仑山。

⑨泠(líng)然:清澈的声音。

⑩盟主:领袖或主事的人。此句意为楼头风光宜人,只有我这样的人物才能主宰。

⑪寥泬(jiě què):空旷寂静的样子。

⑫华月:明亮的月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1064年(宋淳熙十三年)春三月三日与友人在兰亭宴集时所作。诗人通过描写兰亭山水之美、宴饮之盛,表现了与朋友欢聚的喜悦之情,抒发了对自然景色和友情的热爱,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高远情怀。全诗以兰亭为中心,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意境开阔,气韵生动。

开篇四句,诗人用凝炼的语言描绘了兰亭周围的优美景色:溪水环绕着绿荫掩映的山间,白云缭绕着楼阁,仿佛在仙境。接着诗人又描绘了兰亭周围优美的自然风光。诗人先写四周群山环绕,后点明楼高居五云之上。诗人还写了山中的野逸之士以及农闲时节的文人雅士经常登临游览的情况,表现出兰亭的优美景色吸引了众多人士。这几句诗渲染出兰亭四周秀丽的山水环境。

中间八句,诗人着重写了兰亭的楼阁及其周围的景物。前六句主要写楼阁本身。诗人先用一个“留”字写出了山间溪水的流动;然后写楼阁位于高峻的山峰之上。“一握”、“四面”、“清涵”,形象地写出了楼阁的气势雄伟、景色优美,给人以清新之感。后两句写楼阁周围的风景,诗人运用比喻,将周围的青山比作一群正在向楼阁致敬的众峰,而诗人自己则像是一位善于交际的主人,不断地向这些群峰敬酒,并请它们一起参加宴会。

最后八句写诗人登上兰亭楼阁后的所见所感。诗人先写楼阁四周的自然风光,然后写楼阁本身的景色。诗人先是描绘了兰亭楼阁四周的美景:群山环绕,楼阁高耸入云,四周山峦如画。诗人又进一步写了楼阁本身的景色。诗人先用“风物须盟主”一句表明了楼阁是集会的中心,接着又用“风骚”二字表明了诗人本人也是才情出众之人,他与朋友们在这里畅饮作诗,自得其乐。

尾联写诗人面对兰亭的美景不禁发出感慨:兰亭的风物美景,只能由我来主宰,我欣赏兰亭的风光,并不需要仰观天上的明月,而是欣赏眼前的美景。这一联写得含蓄深沉,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