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取土,曰清泰城。
又曰极乐,与苦浊邻。
厌苦知乐,不毫忽间。
一念勇往,即念而瞷。
惟忆惟念,匪疾匪迟。
忆而不忘,念兹在兹。
如求亡子,如丧考妣。
如疢需石,如渴需水。
以如是故,曾何远人。
人人亡羊,入生死轮。
法法惟心,心亦非心。
郑卫嘈杂,水鸟树林。
悠悠渐修,额额阐提。
同摄罔遗,妙在不疑。
疑则疑城,日劫倍蓰。
东隅既失,桑榆可冀。
粤若二仲,达圆顿机。
路壅般舟,手自剪夷。
池栽芬陁,社结名胜。
一十有八,是修是证。
天台嗣响,的传自衡。
和者如云,调高倡宏。
六朝逮今,衣冠缁褐。
愚夫愚妇,爰同此筏。
哂乃二瓠,载沉载浮。
即窒即海,善柳柳州。
见月因摽,执指成咎。
舍有相佛,观无量寿。
慈感圭老请赞无量寿像十方取土,曰清泰城。
十方世界,取土建造,名为清泰城。
又曰极乐,与苦浊邻。
又说极乐世界,与痛苦的浊世相邻。
厌苦知乐,不毫忽间。
厌倦痛苦而追求快乐,没有一瞬间的迟疑。
一念勇往,即念而瞷。
一心向前,即使念头出现也注视。
惟忆惟念,匪疾匪迟。
只记住,不急躁,不拖延。
忆而不忘,念兹在兹。
记得不忘,一直牢记心中。
如求亡子,如丧考妣。
如同寻找失去的儿子,如同哀悼已故的父母。
如疢需石,如渴需水。
如同疾病需要石头治疗,如同口渴需要水源。
以如是故,曾何远人。
因此这样的原因,又何必远道而来呢?
人人亡羊,入生死轮。
人人都失去了羊,进入了生死轮回。
法法惟心,心亦非心。
一切佛法都是心,但心又不是心。
郑卫嘈杂,水鸟树林。
就像战国时的音乐杂乱无章,水中的飞鸟树林中栖息。
悠悠渐修,额额阐提。
慢慢修炼自己,逐渐提升境界。
同摄罔遗,妙在不疑。
一同摄持佛法,不被怀疑所困扰。
疑则疑城,日劫倍蓰。
如果怀疑,就是怀疑之城,一天比一天严重。
东隅既失,桑榆可冀。
东边已经失去的地方,西边或许还有希望。
粤若二仲,达圆顿机。
就像两位智者,达到圆满顿悟的境界。
路壅般舟,手自剪夷。
道路堵塞时亲自动手清除。
池栽芬陁,社结名胜。
水池中种植着美丽的荷花,村庄里结下了美好的名声。
一十有八,是修是证。
十八种修行和证悟。
天台嗣响,的传自衡。
天台山的禅学传承自南岳衡山。
和者如云,调高倡宏。
和谐的人如同云彩一般,调和的声音高亢宏亮。
六朝逮今,衣冠缁褐。
从六朝到现在,人们的服饰都为黑色。
愚夫愚妇,爰同此筏。
即使是愚昧无知的人们,也如同乘坐的小筏。
哂乃二瓠,载沉载浮。
他们只是两根葫芦,有时漂浮有时下沉。
即窒即海,善柳柳州。
既可以是墙壁也可以是海洋,善于治理柳州的人。
见月因摽,执指成咎。
看见月亮就会想起招魂,用手指就会成为罪过。
舍有相佛,观无量寿。
舍弃世俗的相,观察无量寿佛。
这首诗是佛教经文“无量寿经”中的一段经文,讲述了修行者如何面对生死轮回、怀疑等困境,并最终通过修行获得解脱的故事。《慈感圭老请赞无量寿像》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佛法修行的向往和对生死轮回的超脱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