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糠著米,翻成特地。
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注释】
吹,用嘴吹。糠是谷壳,米是谷仁。着,粘住。特地,指特意。因:由于。
长:增长。
【赏析】
此诗是颂古之作。颂古人、颂古事,多用来表达对前人的敬仰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本篇所颂,当属“管宁割席”之典。
管宁与华歆都是三国时期的人。《世说新语·德行》记载:“管宁、华歆尝同席读书,有人欲投以果。两人各不能断,相对良久。管曰:‘无促令断,当裂之矣。’不投果。”意思是管与华同坐而读,有一人投果于他们之间,二人都不能将果子截断,于是管宁说:“不要逼迫他决断,我当把盘子劈开!”
管宁割席,表明他与华歆志趣不同;华歆见利忘义,终于背叛管宁而去。后人因此称朋友间因志趣不同而分手为“割席断交”。
这首诗的译文是:
吹风使糠发热,却粘住了生米,由此就特别明白了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增长见识的道理。
管宁和华歆曾经一起坐着读书,有个小偷投过来个偷来的瓜果放在他们之间,两个人谁也不肯拿过去。后来管宁就把坐的席子从中间割成两半,丢下不再坐了。
【创作背景】
此诗应系作者在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至乾道三年(1167年)任太常博士期间所作。当时朝廷重视礼乐制度。
《诗经·小雅·鹿鸣》中有“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意谓宴会上宾客众多,音乐声不绝,以此歌颂宴请宾客之事;又如《诗经·周南·关雎》,其中“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意谓美丽的女子弹奏琴瑟,以表示对她的喜爱。
《尚书·舜典》中有“诗言志,歌咏言,舞动容”,意谓诗歌能够表达人的志向,歌曲可以歌唱,舞蹈能展现人的情态。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有“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意为三百篇的古诗,总起来概括地说就是思想纯正没有邪念。
这些文献资料说明古代诗歌具有教化功能。
宋代科举考试中,诗赋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诗赋要求考生根据指定的题目发挥自己的才学。因此,作一首好的诗赋在当时是非常受到重视的事情。
本诗即属于颂古之作,它主要歌颂古代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