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虚得誉,无一补宗门。
有误王臣鉴,徒沾圣主恩。
岂堪持鈯斧,只合傍云根。
默感始终惠,此生难尽言。
【注释】
退灵隐京尹节斋大资相公坚挽辞免
丛林虚得誉,无一补宗门。
有误王臣鉴,徒沾圣主恩。
岂堪持鈯斧,只合傍云根。
默感始终惠,此生难尽言。
【译文】
丛林里空得名和誉,没有一点儿用来补宗门。
犯了君王的过失,只能沾了圣上的恩泽。
怎么担当这柄釕斧,只能靠近云的根部。
默默地感应到始终的恩德,此生难以说清。
赏析:
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当时陆游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通判兼知抚州,他因抗金复土而受到朝廷重用,被召入朝,但因坚持北伐而被贬为隆兴通判兼知抚州。在隆兴府时,他写下了这首《退灵隐京尹节斋大资公》,向在京的友人表达了自己对南宋政府抗金政策的态度以及自己的处境与感受。
首句“丛林虚得誉”,是说自己虽然在山林中虚得名誉,但实际上却没有什么真正的贡献。这是说自己虽然身居高官,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为国家做出什么实质性的贡献。
第二句“无一补宗门”,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对国家政治的消极态度。这是说自己虽然没有真正为国家做出什么实质性的贡献,但是也没有犯过什么过错。
第三四句“有误王臣鉴,徒沾圣主恩”,则是说自己虽然在政治上没有犯过什么错误,但是也没有做出过什么有益的贡献。这是说自己虽然在政治上表现不错,但是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贡献。
最后两句“岂堪持鉥斧,只合傍云根”,则是说自己虽然在政治上没有犯过什么错误,但是却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贡献。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己虽然在政治上没有什么过错,但是却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贡献。这是说自己虽然在政治上表现不错,但是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贡献。
整首词表达了诗人对于南宋政府抗金政策的失望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