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高一丈,魔高一丈。
月落寒潭,云生碧嶂。
不识慈氏如来,唤作布袋和尚。
【译文】
佛高一丈,魔高一丈。
月光洒落寒冷的水潭,云彩生出碧绿的山峰。
不认识慈氏如来,却唤作布袋和尚。
【注释】
偈颂:佛教中用来表达对佛陀功德和教诲的颂词。
五十一首:此诗为《金刚经》之偈颂,共计五十一颂。
其二十二:此篇是第22首。
佛高一丈:佛与魔势均力敌,高下难分。
魔高一丈:佛高一丈,则魔低一尺;魔高一丈,则佛低一丈。
月落寒潭:月亮在寒潭之中落下。
云生碧嶂:云雾在碧绿的山崖之上升起。
不识慈氏如来:指不识真正的佛陀(即“如来”)。
唤作布袋和尚:比喻无知的人把布袋和尚误认为佛祖。
【赏析】:
通过描绘佛与魔、月与云等自然景象,寓意着世间万物皆由心生,一切皆空的道理。《金刚经》中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里的“佛高一丈,魔高一丈”,正是在以自然现象比喻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界限。而“月落寒潭,云生碧嶂”则形象地描述了天地间变幻莫测的自然景观,暗喻世事无常,人心易变。最后两句“不识慈氏如来,唤作布袋和尚”,则是在讽刺那些不明事理、将错误的观念当作真理接受的人们,他们就如同将一个布袋子误认为是佛祖一样荒唐。整首偈颂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禅宗的禅意,又有道家的玄妙,体现了佛教与道教相互融合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