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老勾贼破家,罗山就窠打劫。
勘证将来,未免髑髅敲磕。
【注释】偈颂:佛教语,即佛经中的唱词。勾贼:指盗贼。罗山:山名。窠:巢穴。
勘(kan)证(zhèng):审查验证。髑髅(du 1u lú)
敲磕(kē kē):击打。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禅宗的诗,主要讲述了一个僧人在追捕盗贼时,被盗贼所伤,最终导致自己死亡的事件。
首句“坦老勾贼破家”,描绘了盗贼的猖獗和僧人的无奈。坦老,意指正直的僧人。勾贼,指盗贼。破家,指家园被毁坏。这一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僧人对盗贼的痛恨之情。
第二句“罗山就窠打劫”,继续描绘了盗贼的行为。罗山,山名。就窠,指在窝里。打劫,指抢劫。这一句描绘了盗贼在山上进行抢劫的情景。
第三句“勘证将来”,暗示了僧人对盗贼行为的审查。勘证,指审查验证。这一句表明僧人已经开始对盗贼进行审查。
第四句“未免髑髅敲磕”,揭示了僧人的结局。髑髅(du 1u lú),指人的头骨。敲磕,指击打。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僧人被盗贼击打致死的惋惜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僧人追捕盗贼却反被盗贼所伤的悲剧故事。诗人通过对盗贼猖獗、僧人无奈、盗贼行为、僧人审查和僧人结局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深刻的人生感慨和对佛法的执着追求。同时,诗中还蕴含着一种对生命无常、世事无常的深刻体悟。这种体悟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的内涵和更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