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屎橛兮麻三斤,当阳拈出少知音。
时人不识自家佛,却向丹青画处寻。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古诗词的综合鉴赏能力。题干要求分析“无量寿佛赞”的译文、注释,并赏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强的试题。答题时注意结合诗歌内容及写作背景来理解词句,然后指出其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最后结合全诗进行赏析即可。

本诗为僧人慧远所作《大报恩寺灵塔颂》中的一首。慧远(334-416),俗姓贾,雁门平城(今山西朔县)人,东晋时期僧人、道教理论家、佛教学者。慧远在佛教史上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中国南方第一个建立道场,创立净土宗的人,是净土宗初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系统地阐述净土宗义理的第一人。这首诗是慧远为了纪念阿弥陀佛而作的,以赞美阿弥陀佛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阿弥陀佛的虔诚崇拜之情。

其一:“乾屎橛兮麻三斤”,意思是说,我的头顶上结了一个大粪包(喻阿弥陀佛的法身),有三斤重。“乾屎橛”,即“乾屎橛子”,用来形容头发稀疏,头顶秃光。这里把阿弥陀佛的法身比作一个大粪包(喻意阿弥陀佛的法身)。“当阳拈出少知音”,意思是说,我头上的这个粪包(喻指法身)被一位名叫少知音的人发现了。“当阳”,指太阳正午。这里用“当阳拈出”比喻阿弥陀佛的法身显露出来。“少知音”,指那位能发现阿弥陀佛法身的人。“少知音”,即有缘众生,指那些有福报能够见到阿弥陀佛真身的人。

其二:“时人不识自家佛”,意思是说,那些世俗之人不明白自己的阿弥陀佛真身。“自家佛”,指自己的法身,即阿弥陀佛。“不识”,指没有看到过,不理解。这里的“不识”与“不知”意思相同,“不识”强调主观上没有意识到。

其三:“却向丹青画处寻”,意思是说,那些世俗之人不明白自己的阿弥陀佛真身,便去画阿弥陀佛像以求得阿弥陀佛的庇佑。这里的“丹青画处”,指寺庙里供奉的佛像画像。“丹青”,即绘画用的颜料,古代指代绘画。“却向丹青画处”意为那些世俗之人不懂得自己的阿弥陀佛真身,于是去寺庙中求佛庇佑。

【赏析】

这首诗是慧远为了纪念阿弥陀佛而作的,以赞美阿弥陀佛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阿弥陀佛的虔诚崇拜之情。从整首诗的内容来看,作者是将阿弥陀佛作为自己心目中的“自家佛”来看待的,因此才会如此虔诚地膜拜阿弥陀佛。然而,世俗之人却无法理解他的这种虔诚,只会去寻找画上的阿弥陀佛形象以求得庇佑,而忽略了真正可以庇护他们的精神寄托——阿弥陀佛本人。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慧远对于阿弥陀佛的虔诚崇拜之情,同时也揭示了世间人们对于精神寄托的需求以及对于物质追求的忽视,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